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诊断价值

程劲松王荣江

程劲松王荣江(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121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资料,结合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其影像特点。结果7例中枢神经细胞瘤中,左侧侧脑室4例,右侧侧脑室2例,位于双侧侧脑室体部1例。MR信号不均,T1WI呈等、稍低或低信号,T2WI呈略高或高信号,形态不规则,多发“泡泡样”囊变区,3例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影。DWI图像上,6例显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呈不均一强化。结论青年人发生在侧脑室肿瘤,MRI具有上述信号特点,应考虑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

【关键词】中枢神经细胞瘤磁共振成像Monro孔

中枢神经细胞瘤好发于侧脑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由于对本病的影像认识不足很容易误诊,为提高正确诊断率,现总结2004年~2011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影像学特征。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搜集在我院行头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中枢神经细胞瘤的7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32.7岁。1例因头外伤意外发现脑部肿瘤,其余病程在10余天~2年不等。5例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伴视物不清及听力下降各1例。

1.2方法

7例患者术前全部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使用SIEMENS超导1.5T磁共振扫描仪,常规平扫行轴位T1WI(TR:450ms,TE:15ms)、T2WI(TR:3000ms,TE:90ms)和SE-EPI序列轴位DWI(TR:11000ms,TE:118ms,b=1000s/mm2)扫描,矩阵:256×256,FOV:24cm×24cm,层厚6mm,层间距1.5mm。增强扫描造影剂为钆喷酸葡铵,经肘静脉注射后行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扫描。

2结果

2.1手术病理结果

肉眼观察肿瘤呈灰红鱼肉样、灰白、灰褐色、暗红。血运丰富3例,血运中等4例。瘤组织软,质脆,与周围脑室壁粘连,透明隔粘连紧密,室间孔等结构被肿瘤侵犯。免疫组化主要为神经突触素(Syn)呈阳性反应。

2.2MRI表现

7例中,左侧侧脑室4例,其中1例累及右侧,占据侧脑室体部。右侧侧脑室2例,位于双侧侧脑室体部1例。累及Monro孔3例,侵入第三脑室2例,累及胼胝体及鞍上各1例,全部伴发脑积水。最大病灶约43mm×45mm×62mm,最小病灶约18mm×10mm×21mm。MR信号不均,T1WI呈等、稍低或低信号,T2WI呈略高或高信号,形态不规则,多发“泡泡样”或“丝瓜瓤样”小的囊变区,3例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影。在DWI图像上,6例显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MRI检查中,4例显示轻中度不规则强化,3例明显强化。

3讨论

3.1临床和病理

中枢神经细胞瘤1982年由Hassoun等最早提出,用于描述发生于年轻人,位于幕上脑室,组织学改变类似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神经肿瘤。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中枢神经细胞瘤归类于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1]。本病好发于侧脑室、室间孔贴近于透明隔,在原发脑肿瘤中发病率不足1%,占脑室内肿瘤的10%[2]。本组占我院颅内肿瘤的0.35%,与文献报道相近。中枢神经细胞瘤好发于20~40岁中青年,本组病例平均年龄32.7岁。主要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伴视物不清或听力下降等。中枢神经细胞瘤病理特点由均一的圆细胞组成,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特点表明具有神经元分化,原纤维区域类似于神经纤维网,细胞增殖率低。本组病理显示肿瘤细胞核圆形大小一致,偶见核仁,包浆似有空晕,弥漫排列,局部见无核区。免疫组化神经突触素(Syn)为阳性反应,提示肿瘤起自神经元。近年来,随着我们经验的不断积累正确诊断率在提高,更重要的是免疫组织化学与电镜技术的发展,本病的正确诊断率越来越高[3]。

3.2影像学表现

位于侧脑室前2/3是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好发部位,MRI显示肿瘤位于左侧侧脑室4例,右侧侧脑室2例,双侧侧脑室体部1例。本组半数的病例肿瘤在侧脑室前2/3及发生于左侧侧脑室,与文献报道一致。肿瘤填充Monro孔、相邻透明隔受累,少数突入第三脑室。除1例外伤意外发现肿瘤外,其余全部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高颅压症状,与肿瘤体积大,Monro孔受阻,梗阻性脑积水有关。脑室空间大利于肿瘤生长,增长到一定程度产生临床症状,最大的病灶达43mm×45mm×62mm。最主要的MRI特征性表现是肿瘤边界清晰,信号明显不均一,常见多发囊变及坏死,可见钙化及条形流空血管[4]。本组MR表现T1WI显示等稍低和低信号,T2WI呈稍高及高信号,可见“泡泡样”[2]或“丝瓜瓤样”[5]小的囊变区,提示此表现为中枢神经细胞瘤特有的MR征象,病灶越大囊变发生越多,病灶较小囊无或及轻微。本组3例可见血管流空信号,有作者认为如能见到位于脑室内的病灶信号不一以及其中具有匍行性信号流空影,为中枢性神经细胞瘤较特征性的MRI表现[6]。增强扫描显示4例轻中度不规则强化,3例明显强化,与本组病理血运丰富是相符合的。

3.3鉴别诊断

常见脑室内肿瘤的鉴别,脉络丛乳头状瘤及脑膜瘤以侧脑室三角区最常见。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病变也常位于室间孔,但常伴有结节性硬化。此部位也是儿童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好发部位,成人多见胶样囊肿及转移瘤与神经上皮囊肿。幕上室管膜瘤最常发生于脑室外,较大儿童见于侧脑室。脑室内囊虫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等要逐一进行鉴别。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细胞瘤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病灶位于侧脑室内,MR特征性表现T2WI显示“泡泡样”囊变。本组病例不能发现明确的钙化,这是MRI对于钙化显示不敏感,随着MR新序列的开发,颅内检测钙化已经成为可能,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能很好显示钙化,非常遗憾本组中没有行SWI检查,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杨学军.解读《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2007年)》[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9):513-517.

[2]Osborn,Blaser,Salzman.PocketRadiologist:BrainTop100Diagnoses.Amedicalreferencepublishingcompany.2005:244-247.

[3]ZhangB,LuoBN,ZhangZW,etal.CentralNeurocytoma:aClinicalPathologicalandNeuroradiologicalStudy[J].Neuroradiology,2004,46(11):888-895.

[4]马婉玲,印弘,宦怡,等.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9):1152-1155.

[5]李威,伊慧明,郭金利,等.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8,14:68-71.

[6]徐红超,陈忠平,周旺宁.中枢神经细胞瘤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6):639-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