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地形测量技术方法应用分析

/ 2

水下地形测量技术方法应用分析

谭克强

中国有色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410011

摘要:近年来,我国水下地形测量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应用效果。文章概述了水下地形测量技术方法,探讨了水下地形测量技术方案。

关键词:水下地形;测量;测量技术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水下地形测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的各个领域当中。不管是城市的防洪还是河道的整治、港口的建设与海底的探矿都需要对水下的地形进行合理的勘测并进行准确定位。目前我国的水下地形测量技术仍旧存在许多不足与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其加以完善,来进一步制定出更加符合时代与社会需要的测量技术方案。

一、水下地形测量概述

水下地形测量在水库、港口、码头、桥梁等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防洪减灾的应用中也显示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建设技术。传统的水下地形测量是利用经纬仪通过前方交会来获取地形点数据,随着GPS技术的迅速发展,水下测量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已趋于成熟,基本上定型于“GPS+计算机(含数据处理软件)+测深仪”的测量模式。

水下地形测量主要包括定位和测深两大部分。定位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目前的水上定位手段有光学仪器定位、无线电定位、水声定位、卫星定位和组合定位。平面位置的控制基础主要是陆上已有的国家等级控制点,卫星定位如采用差分方式,其岸台亦多采用已知控制点,以求坐标系统的统一。水上定位同时,测量水的深度是确定水下地形的重要内容。测深主要靠回声测深仪进行。利用水声换能器垂直向下发射声波并接收水底回波,根据回波时间和声速来确定被测点的水深,通过水深的变化就可以了解水下地形的情况。

二、水下地形测量技术方法

1、水深测量

根据使用的测量工具,测深方法主要有:人工测量、单波束声呐测深仪测量、多波束声呐测深系统测量等。

(1)人工测量主要利用测深锤、测深杆对水深进行测量。其中测深锤只适用于水深较小、流速不大的浅水区,且精度差、工作效率低,现已很少使用。这是较为传统的检测方法,在现阶段主要应用在浅滩水深少于100cm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水深过浅,声呐难以准确地反映出水下地形特征。

(2)单波束测深声呐(也称回声测深仪)是目前用途最广,国内外进行水深测量的最基本的仪器。声呐是仿生学的重大突破,其特点是能够发出特定频率的音频声波,声波在和物体接触的时候,会根据接触面材质的不同发生不同程度的回弹,而测探仪能够接收到回弹的声波,根据回弹的速度和声波在水域的速度综合分析研究,以确定仪器和前方物体之间的距离。若要求水面至水底的深度时,则应将测得的水深加上换能器的吃水,可得水面至水底的深度。

2、导航定位

水下地形测量时,测量船须沿着预先设计的测线行驶,并且按照规定的时间或距离获取水深值和该水深值的平面位置。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有多种定位方法用于水下地形测量,如交会法、极坐标法、微波测距系统和无线电定位系统等。目前,GPS几乎完全取代了这些传统的定位方法,成为水下地形测量工作中最主要的定位手段,传统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已经极少使用了。特别是离岸较近的情况下使用GPS实时动态(简称RTK)测量方式使定位更加简便快捷。实时动态测量的基本思想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在流动站上,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地计算并显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

3、水位观测

水深测量需与陆地上平面位置与高程联系起来才具有水下地形测绘等实用价值。测深与高程系统的联系,一般通过水位观测的措施。简单的水位观测站为立在岸边水中的标尺,标尺零点高程通过与水准点联测求得。水深测量期间,按一定时间间隔对标尺进行读数,并绘制成水位-时间曲线,由此曲线即可得到测深时水面的瞬间高程,从而根据水深就可得到水底的高程。在落差较大的地区,应设置多个水位观测站,并利用其测值按距离或高差进行归算改正。

三、水下地形测量技术方案探讨

1、水下地形测量技术的测量设备选择

(1)水下地形测量中测深仪的选择:传统的测深仪器与工具主要包括测深锤、测深杆和回声探测仪等,而现阶段这些设备通常被当作辅助工具来进行选用。现阶段的水深测量工作都是通过回声探测仪来完成的,测深仪的机型主要分为双频测深仪和单频测深仪两种,其中单频测深仪能够满足普通的深度测量需要,但一旦碰到需要进行土方计算的测量就显得比较困难,所以通常需要两个测深仪的配合使用才能更好的进行水深的测量工作。

(2)水下地形测量中GPS的选择:在水下地形的测量设备中,GPS主要用于完成水上的导航与定位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照测图比例尺来进行GPS的机型选择工作,同时要对测距精度和定位精度等进行充分考虑,结合实际选用的应用系统和探测仪,来进一步提高所采用的技术线路的可操作性。

(3)水下地形测量中测深船的选择:在波浪等的影响下,使得测深船容易形成前后与上下波动,导致架设在船体上的GPS天线也会受到一定的波动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垂直方向的测量结果。专业的测量船对于各个方位的波动情况都能够进行准确的仪器测定,如果测深船体积过大,虽然能够确保船体的稳定性,却影响到其灵活性,不能有效的进行浅水区的水深测量工作,因此,测量人员必须依据作业环境的实际情况,来对测深船进行有针对性的船型选择。

2、水下地形测量技术的测量线路选择

所有的测量工作都需要在技术确定之前,充分的结合客户需要以及测区的实际特点来进行测量线路的合理规划,进行水下地形的测量工作也不例外。在对大型的河道进行水下地形的测量工作时,受到水域面积与水域特征的影响,提高了测量工作的难度,加大了测量工程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测量人员对测量点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来确定出一条更加合理的测量路线,从而保障测量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3、水下地形测量技术的测量方式选择

我们常见的水下地形测量方式主要是踏勘测区,即运用先前掌握的数据资料来进行控制点的布设,在进行控制测量的计算之后,有效的利用全站仪岸上的观测,将测深数据整合成一份完整的操作报告,最后将数据输出到编辑软件中进行合理的修改,从而得到一副符合1:10000国际分幅的水下地形图。

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水下地形测量装备正在朝着系统功能更加集成化,系统外观更加小型化和轻便型方向发展。随着测量理论研究和测量手段的变化,测量精度将明显提高。具有面状测量功能的多波速测量系统将被广泛应用,各种水声校准设备的使用也将提高声纳设备的测量精度。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功能将满足不同用户的特殊要求。整个系统的简化和发展,使水下地形测量有着更加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姚冬.水下测量中延时效应的探测与改正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4(3).

[2]朱立辉,胡琴.GPS-RTK与测深技术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