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分析刘金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分析刘金容

刘金容

成都三六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老年性脑梗塞的护理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重症科室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依据不同的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各项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3%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性脑梗塞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护理满意度,而且改善了患者大脑神经及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字】优质护理服务;老年性脑梗塞;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051-01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致残、致死率较高,仅次于恶性肿瘤[1]。患者发病后会引发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大脑缺氧、缺血导致脑组织坏死。临床护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次研究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重症科室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心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塞的诊断标准,依据不同的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62~74岁,平均年龄(71.23±2.16)岁;其中轻度脑梗塞16例,中度脑梗塞8例,重度脑梗塞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62~75岁,平均年龄(72.33±2.21)岁;其中轻度脑梗塞17例,中度脑梗塞7例,重度脑梗塞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①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心电图、胸片、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等;②常规心理护理;③常规病房巡查,观察患者病情变化;④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导,让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①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依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ICU患者的出入标准、病房的管理制度、探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抢救制度等。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将制度贯穿融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去。病房的工作需要将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放在首位,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工作。依据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规范,让护理人员熟悉并掌握护理要领,将规范护理应用到护理工作中。②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脑梗塞患者最重要的护理措施就是心理护理,重症科的患者病情都较为严重,许多患者已经丧失了生存的信心和希望,这样的消极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对治疗也有着极大的阻碍。因此,护理人员要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工作,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给予患者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使老年患者能够重新对生活有新的憧憬和希望,更好的接受治疗。③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优质护理服务的前提是护理人员具有极强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掌握脑梗塞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期间处理好于患者的关系,使患者不出现抵触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教育、处理问题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使护理人员能够在发生突发状况时保持冷静,做到准确、快速的反应,降低病情恶化的可能。④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老年脑梗塞患者身体机能较弱,因此治疗期间需要多休息,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就医环境,护理期间做到动作轻柔、语言轻细。⑤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善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协助患者养成食用低脂食物及高纤维食物,治疗期间指导患者进行钾、钙、蛋白质的补充[2]。⑥肢体康复训练: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脑梗塞患者多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因此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要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训练、肢体训练等,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而且对患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各项指标评分:采用NIHS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情况进行评分;采用FUGL-MEYER评分对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对两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估:一共10道问题,每道题为10分,满分为100分。满意:>90分;比较满意:70~90分;不满意:<70分,总满意度为>7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有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用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各项指标评分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各项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梗塞是内科临床常见病症,易发群体多为老年人。该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并发症多等特点,临床治疗虽然方法也较多,但尚无完全治愈的方案。因此,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不能仅仅依靠药物治疗,还需要更加完善的护理工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取得理想的效果,优质护理服务主要是通过病房环境护理、心理状态护理、饮食健康护理、康复训练护理等方面展开护理工作[3]。在护理的过程中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此外,通过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还能够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存在行动障碍、意识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一定要更加耐心,多加关注,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3%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理想,而且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同时对患者的饮食及康复进行指导,有助于患者身体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运动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究和分析。

参考资料:

[1]于锦红,勾霞.优质护理服务在62例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08(9):170-172.

[2]邵丹,邵静,徐锡春.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24(11):94-95.

[3]陈雪梅.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99(12):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