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的几点思考

褚晓微

浙江省第四地质大队浙江省绍兴市312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岩土勘察工作是工程建设前期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复杂的地质工作,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是保证岩土工程建设质量与进度的基础。通过分析影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的控制因素的基础上,可知人为因素、技术市场及制度因素等均可影响地质勘察的质量,提出应加强勘察控制质量的有效措施,为推进岩土工程建设提供保障,以供参考。

关键词: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特点;问题;措施

0前言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工程项目时,只有保证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才能有效提高后期工程的建造质量安全和效果,保证工程项目如期竣工。我国国土面积辽阔,经纬度南北跨度大,造成我国地形地貌结构复杂多变,如果工程建设项目选择在地形地质复杂的区域开展,那么必然会加大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难度,对项目的勘察工作的评估、设计、测量造成诸多困难,而且也会增多现场操作人员的施工风险。因此,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必须要高度重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1基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的特点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各省份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各有不同,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阔,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因此,在地形复杂多变区域开展工程建设,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造成较大的施工困难,导致整体施工环境恶劣,加大施工风险。根据实际地质勘察的情况反馈,复杂区域的岩相岩性变化较大,而且地质构造也复杂多变,岩土特点不利于工程项目开展,特别滩涂、冰川、沼泽、沙漠、冻土这类地形地质环境,除此之外,还存在部分地区的地质条件容易引发地质灾害,如出现滑坡、泥石流、山体滑崩和水土流失等灾害。在这类地形地质环境下开展建设工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可见,基于复杂地形地质环境下,开展岩土勘察工作存在较多不可预测的风险,岩土勘察工程既是一种使命责任,又是有效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工作。

2复杂地形地质环境下岩土工程勘察要考虑的问题

2.1客观存在因素

1)地下水问题。如果勘察区域内的地质环境复杂多变,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一旦未能准确测量抽水井和地下水陡壁位置,会造成后期无法获取精准的地下水位信息,从而极大拖累后续的工程建设进度。

2)地质结构问题。在开展岩土勘察过程中,对于复杂地形地质环境,勘察区域存在地质结构不稳定的问题,部分区域出现风化、软土层、冻土层、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这些区域的地基容易引发坍塌问题,而且工程建设的建筑基础存在不牢固的现象,这也为勘察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并且对勘察工作造成一定的限制。

3)钻孔勘探问题。根据复杂地形地质的特点,在开展岩土勘探工作中,需要控制好钻孔距离,保证勘探点的布设密度处于合理水平,尽管现场施工环境十分复杂,对部分勘探点的准确布置造成一定的困难,特别是部分性质特殊的底层结构,一旦布置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勘察结果的准确性。从而造成整体勘察工作的偏差。

2.2主观存在因素

在开展岩土工程勘探过程中,由于部分作业人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对勘察区域的地形地质特点没有作深入调查了解,从而造成主观认识上的问题,根据勘察规定,在布设勘探点的过程中,在保证足够的勘探密度,不能因此主观、客观原因而降低勘探密度,随意改动勘察方案。同时由于部分勘察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经验,未能及时调整勘察方案,又或者勘察人员未能细心开展勘察操作,不能合理地布设勘察点。总之,因为勘察人员自身的问题,造成勘察工作存在瑕疵。

3分析勘察工作

3.1分析勘察技术

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开展勘察工作时,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勘察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深入地了解和调查,而且还要在室内环境进行建模,通过有效的建模来了解勘察区域的环境情况,并且要安排好前期的勘察工作,尽可能细化准备工作。对于勘察环境的建模工作,要根据岩土工程的实际地质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模拟,保证最大程序地还原实际的勘察环境情况,为后续各项指标提供最精确的数据参考,方便技术人员科学合理地制定勘察策略和设计,同时根据不同的勘察对象,采用相应的实验,如颗粒分析试验、水质分析试验、测定压缩试验等。同时在开展勘察时,要保证好岩层钻探质量,根据区域实际地质情况,选择泥浆护壁、回转钻进、采芯等不同类型的方法。对粘性土岩芯进行取样时,在控制好取样率,一般情况下,其取样率要大于百分之九十,而砂土层岩芯的率则要超过百分之七十五。

开展钻探工作时,要根据土层的情况,如土层的水平与垂直状况,来安排好观察和记录工作,以此总结区域的地质特点。同时根据勘测经验,对中期取样工作要安排到位。保证取样质量。通过发挥勘察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测绘所得的数据信息,对区域地形地质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地质的运动变化特点、性质、构造等方面的情况。针对不良地址区域状况和岩土风化问题,进行科学专业的分析探讨。保证后期建设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2地基处理措施

要保证勘察工作的安全有效可靠,必须要安排好地基的处理工作,只有保证地基质量,才能为勘察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对于地基的处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1)振冲技术。在开展地基工作时,通过发挥振动器的作用,重新排列好将勘察图层中砂粒。保证好其间隙位置,以此加大挤压力度,保证地基的整体强度,振冲技术的选择要根据地形地质情况,分别采用填充振密和就地振密技术,填充振密通过砂子、砾石进行提前填充,填充过后,则开展振动加密处理。而就地振密可直接对地基进行震动加固。采用这两种加密技术要根据图层区域的性质情况,来科学分配和选择相应的技术。

2)打夯技术。利用打夯技术来打夯土层,通过夯锤下落时的冲击力来加强松软土层的牢固性。利用打夯技术可以保证在短时间内提升基土层的承载力。特别是在松散软土层。它具有作业难度低、操作成本低、作业速度快的特点。因此这种技术广泛应用到软土层的处理工作。

3)垫层技术。如果勘察区域存在松散的粉细砂层,那么可以采用垫层技术。因此,垫层技术广泛应用于黄土地的区域。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先对基坑进行挖掘,加固基坑的两侧,并用砂垫层作为铺垫。同时要控制好砂垫层的厚度,一般将厚度保证在25mm上下,处理完铺设后,再开展注水工序,通过钢叉与其混合。保证其达到沉实标准,再开展分层铺垫,保证其加固效果。

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工程建设项目必不可少的部分。针对复杂地形地质情况,要保证岩土勘察工作的质量,必须加强勘察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同时,根据勘察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技术。严格根据相关勘察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来开展勘察工作,提高勘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勘察中基础地质的应用探析[J].吕文龙.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4)

[2]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莫廷满.技术与市场.2010(09)

[3]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及实践研究[J].李中奎.建材与装饰.2018(30)

[4]对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的研究与对策[J].孙茂黎,张旺.科技创业月刊.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