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策略

顾富兴

顾富兴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百色供电局广西百色市533000

摘要: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影响供配电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旦出现变电误操作的情况,不仅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存在引发二次事故的危险。基于此,本文就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范策略,以期能对相关人士有所裨益。

关键词: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防范策略

1.引言

电力是国家经济发展,工业建设的基础设施,变电运行的稳定与安全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各种新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以电气误操作为主的变电运行操作事故,极大的阻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仅威胁着整个电网、设备的安全,导致电网崩溃、大面积停电的灾难性事故,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对电气调度误操作进行分析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2.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

2.1人为因素

变电操作人员是变电运行的执行者,由于变电运行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涉及到的设备主体众多,因此十分容易产生事故或者异常现象,加之部分运行人员的操作不够科学规范,都将对电网安全及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重大事故。另外,操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对设备的熟悉程度、操作方法、安全意识以及工作态度等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中的主要原因,操作员的错误判断和操作、维护不到位等,导致误动或者拒动问题发生,产生运行操作事故。

2.2设备标识及信息传递清晰

造成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客观因素主要在于操作路径不明确,标识不清晰以及闭锁装置、解锁钥匙问题、工具问题等问题,而这与变电站操作环境,基础设置、管理体系及相关配套工作的流程有着直接的关联。电气设备从出场开始便一直处于工作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也不断陈旧和老化,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加之变电运行过程中,没有做到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使其存在的事故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和解决,长此以往,必然产生大的事故问题,这一点也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3管理制度执行未能落实到位

运行事故产生的根源在于管理工作上的缺失,大部分企业都由于多种原因,忽视变电安全方面工作,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者能力低下、决策失误等问题,并且缺少对员工的培训,使员工的安全操作意识和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进而导致变电运行事故频繁发生。如果变电站管理制度存在不足、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几率。为了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预防,提升变电运行的稳定性,保障用电及操作安全,变电企业必须强化对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的管理。

3.电力变电站检修人员防误操作控制措施

3.1落实检修人员安全责任制度

首先将安全观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要使企业的所有员工都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将安全管理渗透到对每一个设备进行巡视上,使每一个工作环节得到足够的监控,使每一个工作者都谨慎,认真的对待工作,使他们提高警惕,专心致志的进行工作。其次还要加强对变电运行工作者的思想培训教育工作,使他们具备足够的安全责任感,能够更加科学规范的对待操作。比如说使用安全标语,教育视频等等方式来加强变电运行操作的安全意识。

3.2严格执行规范化操作

要提升变电运行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让工作者执行工作票的制度,这样就会使工作者的工作行为得到规范,使工作的错误性得到及时有效地抓控。审票人对操作票进行审核的时候要对操作任务和项目进行到位的检查。接着要设立第二监护人来对待复杂的操作,要对监护人进行全面的监护,避免监护人替代操作人进行工作,最终使操作人的工作得到监护人的订正和审视,最终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最后就是要有明确的防范对策,使操作关得到准确的控制。首先是要做好预备工作,要使操作票的执行做到位,能够保障交接班工作的全面进行,要对每一个安全措施进行准确的布置。要对倒闸操作进行分级监护,使重要操作得到足够的监护。最后就是让防误装置得到很好的治理,让装置得到及时的维护和检修,不能令装置得到私自的解除。

3.3加强变电设备的检查和维护

对于变电设备来说一定要有定期的检查和维护,所以要对工作者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并且能够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工作者的检查和维护意识,使变电设备能够得到有效的检查和维护。要提高领导对变电设备的检查和维护观念,能够设置专门的检查和维护小组,使小组成员对变电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做出充分的工作。

3.4加强客观因素的检查与完善

要想有效有效降低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率,首先就应对导致电气误操作的客观因素进行明确,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确保电气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实践表明,电气误操作的客观原因主要包括操作路径、解锁钥匙、工具等因素。其中,从工具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行变电电气操作时,如果存在绝缘手套或操作杆损坏,那么在很大程度上会对电气操作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导致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为了将事故发生几率最大限度的降低,实现更加安全与可靠的变电运行,应当对变电运行电气操作中可能对电气操作产生影响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工具不受到损害,确保操作工具能够安全有效的使用。此外,工作人员应该在电气操作之前使用欧冠,定期对操作工具进行检查,以确保后续电气操作可以顺利地进行,切实保证电气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加强对电气操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3.5维护人员素质提高

由于变电检修工作内容复杂,涵盖面广,涉及的专业知识多,所以,检修人员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的检修知识之外,还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的培养,检修工作的实施好坏与否,依赖于检修人员的素质高低。为有效防范电气误操作的发生,,企业要对变电检修人员的维修知识、维修技术、维修意识等进行培训,尤其是加强安全培训,使工作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依据标准流程进行操作,强化其责任意识,质量意识与安全意识。在电力企业中应定期开展有关安全操作的活动,进一步强化电气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并认知自己从事岗位的重要性,全面提高变电站电气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确保全部电气操作人员能够准确把握电气操作技术应用方式,并能够熟练应用电气操作设备,并且深入分析误操作事故原因,找准问题的根源,防止问题的再次出现,最大程度上降低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几率。

4.结束语

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均违反了变电运行电气操作的正常步骤,原因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带接地线合闸、误拉合断路器等为常见事故。而在事故发生之后如果未能够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并会对该电气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造成严重的损失。只有加强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并要求所有检修人员能够对变电运行过程中的常见事故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才能够在发生事故之后及时进行事故类型的判断并加以解决,从而确保变电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吕海俊,黄培东.变电运行中常见事故及应对处理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3):158-159.

[2]曾德萍,李卫东.徐俊卿等.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7,58(02):29-31.

[3]何庆广,杨文惠,高宇霞.变电一次设备事故预测及检修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2):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