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1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

赵世中

赵世中

(安丘市石埠子镇召忽学校,山东潍坊262100)

中国教育目前正处于急剧变革的新时期,思想品德课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考采取开卷的形式,考查的着力点以基础知识为载体,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情感和个性品质等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适应中考形势的变化,改革课堂教学,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主渠道。几年来,笔者始终抓住课堂教学这个“牛鼻子”不放,勇于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具体地讲,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

学年初,笔者面对采集到的各方面信息,强烈地意识到将要到来的中考出题形式及内容的变化,和其他教师一起探讨将要应对的挑战。教师转变观念,达成了共识,决定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上以变应变,着力点放在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上,并制定了一系列改革课堂教学的措施,达到了变被动适应为主动探求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上树立“一盘棋”观念,加强集体研讨

面对当前考试思想内容的变化,仅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难免会顾此失彼,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也难以把握。因此,教师要树立整体观的战略思想,教研组及备课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及措施,划分教材单元,安排具体的备课任务,定期组织集体备课。一年来,思想品德课教师配合得相当好,人人把任务作为自己教学的首要环节来抓,无论在资料的收集整理还是练习题的准备上,从来没有任何分歧。通过集体备课,教材上应删哪些内容、应讲哪些内容、应添加什么材料、每期练习题应着重考查哪些方面等,都做到了高度统一、齐头并进、共同提高的目的,这也是今年教学取得较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打破条条框框,重新规划教材内容

针对当前考查方向及考查内容的变化,原来那种是知识就记、是题就背、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落伍,而且当前考查的内容已不再局限于教材本身,也就是知识面需要扩大。因此,教师决定把教学内容的规划重组与添加作为今年大纲教材研究的重点,并及时在集体备课中实施。这样,大批繁杂、零散的课本内容被删除,而大量符合大纲要求的、新的、有用的知识补充到课堂中,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记忆负担,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知识面,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这个大胆的尝试是可行的,成功的。

四、根据教材内容,探求适应现代课堂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往往决定着教师教学的组织环节、教材知识的整体性及课堂效率。针对当前开放式的发展变化,适时改变一些只重视知识教学而忽视能力提高的旧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探索了一些新的切实可行的模式。在抽象理论内容的教学中,采用了“理论理解式”教学模式,它的基本环节是:学生阅读提出问题—探究根源—提出反问—举例回授观点。这一模式使用课本内容证明理论,联系实际说明理论,理解理论并加以运用。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新社会制度代替旧社会制度是否为历史进步等理论教学中应用效果较好。

在复习课教学中,采用“焦点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它的基本环节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整理分类—回扣教材解决问题—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提出措施加以升华”。这一模式可使学生处于一种“围绕问题—扩展知识—加深理解—升华运用”的循环学习体系之中。在一些焦点、热点问题的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新教学模式的运用,维持了内容删减重组后教材的整体性,把课本零散的知识揉和到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培养、强化了学生的角色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更多地去感悟、总结、体验,增强了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符合教学发展方向和适应开放式变化的。

五、加强新知识的渗透,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试题变化的适应力

当前试题的变化,对学生知识面扩展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试题内容已远远超出教材的范围。但只凭最后时刻的搜集,刻刻、印印、背背,这样“临时抱佛脚式”的复习是绝对不行的,必须把这些新知识添加、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六、改革作业练习,改变出题角度,培养学生能力

以往的学生作业往往以应付检查为主,学生练习则以“是不是”“是什么”“为什么”等客观性题目为主。这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导致有的学生照抄课本,应付老师,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因此要对思想品德课作业进行改革,不布置无思考价值、无运用价值、无批改价值的客观性题目,而对于一些综合性、分析性、实践运用性、论文性的题目进行重点练习,适应了现今试题变化,提高了答题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思考

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思想品德课的职能决定了它的不稳定性。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自我素质,如何使学生从初一、初二一开始就实现与初三所学内容及考查方式的接轨,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也需要教师面对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