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材解读”随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1

《荷花》“教材解读”随笔

石艳

石艳广西来宾市兴宾区陶邓乡大罗小学546113

《荷花》是一篇很美的写景状物类文章。课文记述了作者到公园里看荷花的情景及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起因(讲清早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荷花的清香)。

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逐句理解是关键。这段话一共6句,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第一句“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写出了荷花的数量。第二句写荷叶。“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一个个”从数量写出了荷叶多,“碧绿”是从颜色角度来写,“大圆盘”是从形状角度写。作者从形状、颜色、数量三个角度写了荷叶。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呢?表达具体,为白荷花开得多打下了基础。第三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如何讲好“冒”这个字?给冒换字,可以把学生所能换上的字全写在黑板上,如长、升、顶、钻、蹿、跳、挤等词,分别用动作演示。通过动作观察、对比最终得出,这个“冒”把荷花从水底长出来的旺盛的生命力写出来了。4、5、6句分别写了荷花的三种状态,半开的、全开的、未开的。通过这三句话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白写任何一种花都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去写。

第三自然段是对第二自然段的概括和延伸。“这么多的白荷花,一种有一种的姿势。”通过观察图片,直观感知各种姿态,有笔直挺立的,有含笑点头的,有谦逊弯腰的,再加上刚才的三种花朵,真是姿态万千。作者产生了联想:“要是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通过比喻修辞手法,说明了荷花的美。

课文的2—4自然段绝大多数都是作者的见闻,从见闻到联想是我们写作文的一种方式。通过读课文,可说说作者有了怎样的联想——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联想需要方法,在这段话里,作者通过设计场景展开了想象。大环境是在阳光里,第一场景是“一阵微风吹过来”,产生的想象为:“翩翩起舞,不但是我一朵,满池的荷花都在舞蹈。”第二场景是“风过了”,产生的想象为“静静站着,聆听朋友的故事”。列举了两个朋友:蜻蜓和小鱼。在联想中抓住事物的特点,蜻蜓飞,小鱼游。让学生按这样的句式继续展开想象:还有哪些朋友过来,跟“我”做怎样的交流?在这一段话里可以找到两个读、写训练切入点,如小句子训练:谁怎样过来,告诉我什么。还可以进行大句的联想训练:先确定场景,在什么时候,在怎样的情况下;再展开想象“我”的表现,“我”会怎么表现?

第五自然段用“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的句式来点明文章主题。读这一句话,想到的四字词语就是“如梦初醒”,说明作者看荷花看得如痴如醉,入了迷,由此来突出荷花的美丽,引人入胜。

《荷花》是很一篇很好的写景状物类文章,我们在力求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更侧重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带领孩子们走进文本,畅游文本的字里行间,跟随作者欣赏荷花、品味荷花、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同时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达到心与心的沟通;帮助孩子们跳出文本,站在文本的肩膀上审视文本,汲取文本中作者写景语言的特点,举一反三,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