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架空地线复位器的研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便携式架空地线复位器的研制

张涛胡雷雷王正波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北供电公司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便携式架空地线复位器经过现场的实际应用,操作轻便,能够快速的完成断股地线的复位,作业时间短,复位效果好,避免了因断股下垂的地线不及时修复造成的线路跳闸,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大大降低了高空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作业风险,提高了作业效率,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便携;架空地线;断股;复位

引言

输电架空线路常年暴露在高空中,缺乏保护,在自然环境及外力破坏的作用下,架空地线很容易出现断股现象。一旦发生断股,如不及时复位,断股下垂的钢绞线极有可能与下方的导线安全距离不足,导致导线对地线放电,造成线路跳闸。因此,架空地线修复工作成为输电线路检修作业重要工作之一。

1、传统架空地线断股复位方法分析

在传统的作业方法中,架空地线断股复位作业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登塔采用飞车或软梯头沿架空地线到达地线断股处,作业人员用手将断股的地线沿钢绞线绞制方向进行复位。这种方法存在着众多弊端:首先,由于架空地线均采用钢绞线,材质较硬,单纯用手很难将地线进行复位,多数时候需要在螺丝刀、老虎钳等工具的辅助下进行强制复位,这样会对钢绞线表面造成损伤,无法满足规程的要求;其次,在张力的作用下,断股处留下的绞线缝隙会变小,增加了复位的难度,需要作业人员高强度长时间的高空作业才能将地线进行复位,这样无疑增加了高空作业人员的作业风险,且复位效果达不到规程要求。

2、新型便携式架空地线复位器

新工具综合了传统作业方法中的不足,设计了组合式双管复位方案,工具主要从双管连接方式、半管闭合方式、复位辅助方式三部分进行设计。

2.1双管连接方式的设计

在双管连接方式设计上,采用梯形过渡连接,如下图。两个类梯形的骨架焊接在双管切割面的对称两侧,将双管的两个半管连接,双梯形的设计便于携带,同时梯形的设计在作业过程中起到了把手的作用,作业人员只需依次转动把手即可转动工具向前推进,省时省力。

2.2半管闭合方式的设计

在半管闭合方式的设计上,采用不锈钢合页及蝶形螺栓固定,在切割开后的半管一边用活动的不锈钢合页进行连接使得两半管可以活动开闭,同时在另一边焊接活动螺栓和固定架,在管子套上地线后可以通过螺栓进行紧固封闭。

2.3复位辅助方式的设计

在前管管口对称位置开了两个带有弧形的细槽,使得工具在旋转过程中,断股的地线卡在导引槽内,随着工具的转动,地线能够沿着绞制方向很好的进行复位。

3、新工具使用效果

新工具在现场地线复位作业过程中,1名作业人员在6分钟时间内完成了断股地线的复位,整个作业过程十分快捷。使用新工具在作业时间上相对传统方法减少了40.5分钟,降为传统作业方法的12.9%,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4、效益分析

4.1安全效益

在架空地线复位作业中过程中,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时间越长,意味着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越大,长时间的高空作业,大量消耗作业人员的体能,增加作业风险。新型工具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优化了作业流程,作业时间短,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作业人员安全风险,安全效益十分显著。

4.2社会效益

在当前电力负荷趋于紧张的形势下,社会对整个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一旦发现有地线断股,必须及时处理,避免输电线路跳闸造成大面积停电。新工具的使用大大缩短了地线修复作业时间,达到快速处理缺陷的目的,保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保障社会用电可靠供应,降低线路安全运行隐患,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3经济效益

新工具的使用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地线修复作业,避免因为地线断股造成高压线路跳闸,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电能损失,此举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对比传统方法与新型工具作业方法,新工具的使用使得每次作业时间缩短约0.67小时,整个活动期间输电运检室共使用该工具处理地线断股作业20次,在人员、误餐补助等经济效益方面的对比。

通过对比新型工具作业法与传统作业法,每次工作可节省作业成本1670元,除去购买加工工具费用500元及人员、试验及其他成本200元,整个活动期间节约(节约成本-成本)1670*20-500-200=3270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5、结论

新型便携式架空地线复位器的成功研制,很好解决了输电线路架空地线断股问题,避免了线路因断股地线下垂造成的线路跳闸,带来了良好的安全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