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鼓膜穿孔自愈64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外伤性鼓膜穿孔自愈64例临床观察

曾恒

曾恒

(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云南个旧661000)

【摘要】目的:观察外伤性鼓膜穿孔自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科诊治的64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外伤性鼓膜穿孔的原因,观察其自然愈合的临床疗效。结果:本文64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中62耳鼓膜完全愈合,治愈率达93.93%,患者愈后听力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自然愈合是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最佳方法,可以采用药物来控制炎症,疗效会更佳。

【关键词】外伤性鼓膜穿孔;自然愈合;疗效;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3-0079-02

鼓膜介于鼓室与外耳道之间,是中耳传音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外伤性鼓膜穿孔是指因直接或间接的外力所致造成穿孔,使鼓室与外界相通,极易形成逆形感染,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之一[2]。鼓膜穿孔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耳鸣,听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交流沟通与生活质量。我科近三年来诊治64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通过让鼓膜自然愈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科诊治外伤性鼓膜穿孔病人64例,其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10~70岁,平均年龄(28±8.6)岁。常规检查外耳道及鼓膜,利用电耳镜和耳内镜对鼓膜进行详细检查,同时行全身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确诊。其中单耳穿孔62例,双耳穿孔2例;均为紧张部穿孔,大穿孔8耳(>3.5mm),中穿孔38耳(2.5mm~3.5mm),小穿孔20耳(<2.5mm),为裂隙形、三角形或圆形穿孔,穿孔时间为1h~14d。穿孔后均有明显耳鸣,且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及耳深部疼痛;受伤前均无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

1.2受伤原因

拳掌击伤22例,挖耳或针签刺伤6例,头部外伤5例,爆炸性损伤6例(其中双耳损伤2例),潜水伤4例,其他21例。

1.3听力学表现及并发症情况

多数患者就诊时诉听力下降、耳鸣、耳闷,伤后首次听力学检查:传导性聋54例,混合性聋10例。按国际分级标准:轻度聋35例,中度聋20例,重度聋及全聋9例。

1.4治疗方法

①患者的外、中耳需保持干燥,另嘱患者请勿用力擤鼻涕,还要防止感冒,耳道内或鼓膜上如有血块不需清除,禁止在耳道内冲洗及滴药,滴有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的无菌棉片贴于鼓膜上方。②抗生素应用,选择对G+菌敏感的药物,早期足量全身用药,防止鼓膜穿孔伤口的感染;不使用耳毒性类药物。③早期使用神经营养和改善内耳微循环类药对缓解内耳损害及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④补充维生素及对症治疗可促进穿孔处上皮与黏膜的愈合。

2.结果

2.1听力恢复标准

治愈:听力恢复正常,无耳鸣、眩晕等症状;有效:听力有所改善,耳鸣、眩晕等症状明显缓解;无效:听力无提高及明显变化。

2.2鼓膜愈合情况

64例中共66耳鼓膜穿孔,其中有62耳鼓膜完全愈合,治愈率达93.93%。鼓膜穿孔愈大,愈合率越低,其中Ⅰ型穿孔60例全部鼓膜愈合;Ⅱ型穿孔4例,有2例双耳损伤未愈合。

2.3听力提高情况

治愈58例,占90.62%;有效4例,占6.25%;无效2例,占3.13%。另外结果显示,耳聋程度愈轻,其治愈的可能性愈大。

3.讨论

3.1鼓膜穿孔的危害

鼓膜是一种形半透明,厚度只有0.1mm的椭圆薄膜,位于鼓室与外耳道的分界处,人之所以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鼓膜振动能够将外界的各种声波通过空气介质传入人的大脑,从而对大脑神经产生刺激而感觉到声音的存在。鼓膜作为一层薄膜是天然的保护屏障,具有保护中耳和内耳的作用,还能够阻挡细菌、真菌等各种异物的进入。但人们对鼓膜穿孔的危害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认识,鼓膜穿孔如果不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将会严重的影响人听力。鼓膜穿孔后外界的细菌、异物、污水等可经穿孔进入中耳引起感染,从而导致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鼓膜穿孔后会使人听力下降,给人带来诸多不适的感觉,影响了正常的交流沟通,影响了人的生活质量。

3.2外伤性鼓膜穿孔的病因

可分为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两种原因,间接损伤多由于外力作用于耳部时,外耳道内产生类似于冲击波的瞬间超压从而直接作用于鼓膜,由于咽鼓管没有及时打开,故不能及时调节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当鼓膜内外的瞬间压力差,在超过鼓膜所能承受的张力极限时导致鼓膜破裂;另外,当外力作用于鼓室,可造成卵圆窗破裂,可引起出血,严重的感音神经性聋甚至全聋。

3.3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治疗

早期的综合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当鼓膜穿孔发生后极有可能造成局部感染,鼓膜自行愈合的机率会减少,为了使穿孔的早期愈合能加快,所以外伤性鼓膜穿孔应行急诊修补治疗,将穿孔边缘向外翻转后复位,从而减少穿孔的距离促进鼓膜生长[4]。为了使鼓膜愈合的时间能够缩短,首先应防止感染,还可采用多种相应的对症治疗支持,例如细胞生长肽、透明质酸酶、沙棘油、泰利必妥、尿素等药物对外伤性鼓膜穿孔的疗效显著。鼓膜的自愈能力较强,这是由鼓膜损伤后上皮细胞的核丝分裂加速引起。

总之,对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患者,要根据受伤的原因、损伤的程度、耳聋的轻重、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从而提高外伤性鼓膜穿孔的自然愈合率。目前自然愈合是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首选最佳方法,但可采用药物来控制炎症,疗效会更佳。

【参考文献】

[1]姜泗长,顾瑞等.耳科学[M].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8.

[2]王贤文,田道法等.掌拳打击所致外伤性鼓膜穿孔的临床回顾与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3,9(6):355-357.

[3]王春花,王东海,梁振等.金纳多静脉滴注与鼓膜贴补联合治疗外伤性穿孔的观察[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5,3(2):118-119.

[4]石青彦.鼓膜生长剂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疗效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6,39(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