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海绵城市理念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应用

吴名志

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1000

摘要:近年来,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受到规划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如何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到城市规划的各个层面需要深入研究。本文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从城市现状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存在的问题着手,科学合理的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针对性的提出海绵城市生态系统保护、生态恢复和修复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对海绵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排放系统进行设计,重点阐述低影响开发系统的管控单元划分、地块指标控制、LID设计。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系统保护;生态恢复和修复;低影响开发

1引言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建设“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提出了各层面城市规划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规划要求。2015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办[2015]75号)中明确要求“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科学编制和严控实施相关规划”,对城市规划给予重任。本文试图以控规为例,浅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2项目概述

规划区位于某镇区中部,为该片区一期用地,用地范围东至安富公路,南至凤居山,北至野生菌研究中心,西至安武公路。总面积为7.23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规模417.27公顷,占总用地的57.73%;非建设用地规模为305.50公顷,占总用地的42.27%,规划常住人口3.3万人。发展定位为新型城镇化试点镇的启动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传统工业同步升级、文化特色鲜明的生态示范先行区。

3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为典型山地河谷地貌,山地以浅切割中山为主,螳螂川两侧形成宽窄不一的河漫滩、侵蚀河谷盆地和河曲阶地,坡度在35°~45°之间。

气候条件属低纬度高海拔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带,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多年平均气温在14.7~15.8℃之间,极端最高气温在31.4~33.4℃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7.8~6.5℃之间,相对平均湿度为74%;年平均日照2200小时左右,日照率65%;平均无霜期227d。

区内河流有螳螂川和禄脿河,水库为打金甸水库。6~9月底为主汛期、10~11月底为汛后期、12月初至次年5月中旬末为枯期。

工程地质分为三类,白垩系锅盖山组棕红、紫红色块状中粒、粗粒质石英砂岩夹细沙岩,透水性好;桃花树组棕红色块状泥质粉沙岩,透水性好;桃花树组棕红色块状粉沙质泥岩,透水性差。

4现状问题分析

①水资源短缺,街区地面硬化率高,雨水外排量大,缺乏雨水收集利用措施,缺少滨水景观,水资源利用率低。②发电厂、钢铁厂及混凝土石粉厂等工业粉尘被初期雨水冲刷直接进入水体,影响水生态环境,缺乏径流污染控制。③华电昆明发电厂、永昌钢铁厂等工业尾水直接排放,影响禄脿河、螳螂川等水体水质。④打金甸水库受上游排污及受周边养畜业及农业的污水影响,水质为Ⅴ类,水质较差,水体富营养化严重。⑤地势落差较大,山洪雨水流速大;排水系统不完善,雨水汛期流量大;缺乏径流峰值控制措施,遇强暴雨容易水浸。

5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水安全: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采用20年,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采用2~3年。

水环境:年SS总量去除率≥50%。

水生态:减少城市开发对水文循环的影响,将径流总量控制率控制在自然生态水平。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径流总量控制率≥80%,对应的设计日降雨量为22.0毫米。

水资源:改善打金甸水库水质,划分打金甸水库作为工业用水水源。

6城市生态系统

6.1生态系统保护

(1)水生态环境保护

①保留现有螳螂川、禄脿河、打金甸水库及坑塘等水域,现状水域面积63.2hm2,规划水域面积66.5hm2;②完善截污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及运行,建立工业用户排污监管体制,禁止直接向水域排污;③严禁在水体保护范围内排放污水或进行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活动,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河流、水库、坑塘等水生态敏感区。

(2)林地、湿地保护

①保留凤居山大型林地和打金甸水库涵养林等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②保留螳螂川、禄脿河河道两侧和打金甸水库的湿地生态系统;③对局部遭到破坏、规模较小不成系统、对高强度降雨应对较弱及植被缺乏的林地进行低影响开发改造。

6.2生态恢复和修复

(1)土壤生态修复

对象为钢铁厂地块及其周边受污染的土壤,因生产、冶炼和尾矿处理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特别是Cu、Pb和Zn等重金属污染物,导致土壤严重污染,土壤质量迅速下降。采用地积累指数法、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方法,对钢铁厂土壤进行风险评价。对于轻度污染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采取清理搬运的方法;土壤沙化,采用加新土或就地翻新的方法;少量油、粪,采用局部换土或就地翻新的方法;重金属类,因污染情况较轻,治理与开发同时进行,常用的修复技术有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等。

(2)水生态修复

对象为打金甸水库,受上游排污及受周边养畜业及农业的污水影响,水域经受水浮莲侵占,严重影响水库水质、排泄、景观等功能,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在对上游污染源进行截污处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水体生态链的调控,实现水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的有机统一,实现水域的自净自洁,恢复其水源供水功能。

7海绵城市建设

7.1雨水管渠系统

结合地形地势,竖向设计,建立GIS地理模型,划分8个雨水分区。雨水管渠重现期采用2~3年一遇,综合径流系数(采用低影响开发)取0.44,雨水管径为d600~1500毫米,雨水就近排入附近水体。

7.2超标雨水排放

城市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为20年。依据排水分区,新增生态渠道2条,结合螳螂川、禄脿河作为主要泄洪通道。

超标雨水径流汇集路径自城市道路的分水岭处或受纳体的下游开始,逐段向下游推进,遇到交叉口则根据上述原则确定适宜路径,直至确定汇入受纳体的排水出口位置,形成城市超标雨水径流汇集系统。

7.3低影响开发

(1)管控单元分区

管控单元分区依据雨水排放分区,划分8个低影响开发管控单元。考虑现状建成区低影响开发改造难度大,经济成本高,并对径流污染控制要求和规划区降雨产流模数进行分析计算,控制?各管控单元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66%~85%(降雨量14.2毫米~26.8毫米),径流污染削减率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乘以0.75确定。各管控单元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见下表。

②发挥绿地调蓄功能

绿地选址在汇水分区下游能有效收集周边区域径流雨水(见右图),减少下游区域内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压力,提高区域内涝防治能力。

3)建设区LID设计

地块LID设施应根据单位地块控制容积、透水铺装面积、下沉式绿地面积、景观要求、径流污染控制要求、径流峰值控制要求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和经济高效的原则选择低影响开发技术及其组合系统。

8结语

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重要战略举措,而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离不开科学的规划指导。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随着海绵城市实践的全面、深入推进,城市规划工作将会面临各种新的问题、难题和困惑需要解决,城市规划编制技术及其实施制度应当结合实践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唯有如此,才能适应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对规划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2015-10-11.

[3]张仲良,周文,张丹,蒋金亮.新建住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探讨[C].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6.

[4]邢海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策略探讨[J].工程技术,2017(05):239-239.

[5]杨培峰,李卫平,于玲红等.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分析[J].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