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歌唱性”初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3

钢琴“歌唱性”初步研究

郭山雨

郭山雨

摘要:钢琴作为一种键盘乐器,是靠榔头打击琴弦而发声的,因而很难很好的做出“歌唱性”。如何使钢琴能更好的做出“歌唱性”,这一目标是众多艺术家共同追求的,这需要演奏者心、脑、身、手的协调配合才能做到。本文对如何能在钢琴上做出“歌唱性”这一目标进行一个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歌唱性;触键方式;听觉训练;声音变化

前言

钢琴是一种键盘乐器,通过手指触键,利用杠杆的原理,机械地推动粘呢榔头打击琴弦而发音的。钢琴发源于欧洲,十七世纪末,意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利以拨弦古钢琴为原形,制作出一架被称为具有“强弱音变化的古钢琴”,他在钢琴上采用了以弦槌击弦发音的机械装置,代替了过去用动物羽管拨动琴弦而发音的装置。从而使琴声更富有表现力,音响层次更丰富,并能通过手指触键来直接控制声音的变化。而后,又经过多次改良,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钢琴,并且在19世纪,钢琴登上“乐器之王”的宝座。由于钢琴独特的发音方式,其歌唱性常常难于表达,因此在很多文献中对于钢琴的歌唱性都有研究,如窦曼莉的《谈钢琴的“歌唱”》一文,主要是从钢琴技巧训练的几个方面,论述了歌唱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以及获得这种歌唱技巧的训练方法,而本文则说明的是当学习者拿到一首新的乐曲时,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把握演奏中的“歌唱性”。

一、歌唱性

“歌唱性”一词的意大利文是cantante,是演奏、演唱的专业术语。钢琴的歌唱性涵义可以分为两大类:广义的歌唱性和狭义的歌唱性。广义的歌唱性,几乎可以囊括所有钢琴曲中的旋律、句法、呼吸等与歌唱性密切相关的因素。狭义的歌唱性,是专指歌唱地(cantabile)、如歌地(cantande)这类钢琴曲或钢琴曲中的某些段落。无论广义、狭义,体验、理解、领会钢琴曲的歌唱性,表现出歌唱般的美感,这是从巴赫到肖邦到安东·鲁宾斯坦历代钢琴艺术大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这里所说的歌唱性,指的是在钢琴的演奏中要以优美、圆润的声音为标准,使钢琴演奏出来的声音能如人声一样富有旋律和表情,能真实表达人类心灵的颤动,体现生命、情感的丰富多彩。那么,如何才能让弹奏出来的乐曲有这样丰富的内容呢?当然,这一切都是要以扎实的弹奏技术为基础的。前苏联杰出的钢琴演奏家兼教育家亨利·涅高兹说:“声音的掌握是钢琴家应该解决的技术问题中最首要的一个,因为声音就是音乐的素材本身,使声音悦耳动听,就能把音乐大大提高。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无论你弹音阶、琶音、练习曲还是乐曲,其声音质量是需要特别下功夫的。”这里所谓悦耳动听的声音,即歌唱性的演奏。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钢琴演奏中,美妙悦耳的声音与演奏时力量的来源、力度的支配、触键的方法等基本演奏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好的技术,也就更加谈不到如歌的演奏了,但只是掌握了各种各样的演奏技术,而没有情感层次的内容存在,那么我们弹琴就几乎没什么意义了。所以说,技术是钢琴演奏的骨架,感情是钢琴演奏的灵魂。而把曲目弹奏地有“歌唱性”,则是达到情感层次的第一阶段。什么样的音乐才是具有歌唱性的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在弹奏中,可以通过手指的触键来发出一种我们想要的声音,这声音或柔和,或抒情,或喜悦,或悲伤,或是具有一定的美感,人们在聆听到这样的音乐时,会产生美感,这样的音乐是建立在歌唱性的演奏的基础上的。

歌唱可培养弹奏者内心的音乐流动感,最能直接体现出音乐的旋律走势、表情语气、乐句呼吸、高潮收束,最容易使人感受和领略到乐曲的迭宕起伏、委婉迤逦,令人“由感而歌,由情而发”,进而以歌抒情,成为内心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工具与桥梁。弦乐器在这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而钢琴是键盘乐器、击弦乐器,要在钢琴上富于歌唱性的弹奏需要下一番功夫。一个内心没有歌唱感觉的人在钢琴上是不可能弹好歌唱性旋律的。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学生把优美如歌的旋律弹的呆板、生硬、缺乏美感。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内心的歌唱去弹奏是非常重要的。

二、如何才能进行歌唱性的弹奏

(一)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无论是唱出来的还是演奏出来的音乐,都是通过听觉来感受和评判的。钢琴学习者练习效果如何,演奏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认真、仔细地倾听自己奏出的声音。在学习中听觉训练是一项基础的也是必须的内容,听什么、怎么听都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

“听”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对音高、节奏的辩识、记忆与判断和对音乐整体的把握,这是浅层的要求;另一个是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二)弹,触键(力量)

“听”是目的,“弹”是手段。给我们一首曲子,往往只是给了我们一种书面的符号记录,并非真正的音响效果,我们只有运用各种各样的弹奏方法,通过弹奏琴键,才能把“音乐”表现出来。

虽然在整个钢琴演奏历史上曾出现过多种类型的触键方式,但是现代钢琴家所运用的主要有四种。这四种方式是按照手、手臂和肩的肌肉在弹奏过程中向指尖传递力的不同方式来区分的。

1、指力触键

这种触键方式是所有触键方式中肌肉运动最小的一种。指与前臂肌肉相连的肌腱将手指往下拉,便完成了下键动作。而当肌腱松回时,手指和琴键就都恢复到原先的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手指要贴键弹奏。这种触键方式专用于产生最轻层次的声音。主要用来演奏精致典雅的乐段或创造纤弱的伴奏效果。一旦要求较重的音响时,指力触键就回被其他更为有力的触键方式所替代。

2、手力触键

在各类触键方式中运用最多的是“手力触键”,即用手掌的力量触键。手在桌子上方提起,当它往下落时,手指势必受到桌面的阻挡。这一突然受阻的运动能量在手腕部分产生反作用力,手腕会立刻向上弹起。正是手腕的这种向上弹起的倾向成为手力触键的一个不可改变的标志。在练习手力触键时须遵循下列几个要求:1.上臂保持放松,肘部在体侧;2.前臂稍抬起,以使手腕活动自如;3.手腕保持彻底放松;4.手指下键要稳固,够则会变为在琴键上纯粹的拍打。

手腕放松而手指稳固(富有弹性而不僵硬)是触键中比较难达到的要求。有的人在练习或演奏中,造成僵硬和滞重的主要原因往往就是这一点的原因。

手力触键有着广泛的用途,如演奏各种音阶、琶音以及其它复杂音型的快速乐段等等,也常常用在和弦及八度的弹奏中(对于慢速度的八度音型可按这种方式弹奏,而快速八度时,手应该在每一下动作中都被手腕朝上抛起,而不是靠手腕肌肉举起),因为这些乐段所要求的音量比仅靠指力触键产生的音量大些。

3、臂力触键

是按照所要求的力度突然落下前臂或全臂,以使所要弹的一个或者几个琴键在这这个下落动作中被推下。触键后的最终姿势是手和手臂都从键盘上往下垂挂着。

臂力触键也可用于弹奏出断奏效果,只要手指在声音发出后立即放松。但是其“黏着力强”所以臂力触键最好用于音的保持或连奏效果。当手力与臂力相结合,就成了我们通常说的“落——滚——提”,用于带连音线的两个或以上的音组。先由臂力弹出第一个音,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再用手力按照所要求的轻巧程度或断奏程度弹出第二个和以后的音。

4、全臂触键

这种触键方式的特点是上臂、前臂、手腕、手和手指密切的结合在一起运动。在手指、手腕、手臂协调运用的基础上自然释放重量,手指、手腕、手臂都充分放松,同时保持潜在的灵活性,用手臂自然重量坠落在琴键上。

在演奏中,施加在琴键上的重量主要来源于手臂自身,如果需要,也可单独或综合运用身体不同部位的重量;在弹连音时,要把手臂的力量从一个手指转移到另一个手指,也就是重量的转移。只有当手臂完全自然的下落并且完全没有用力的感觉时,才能释放出手臂的重量。

5、在实践中的部分方法

以上几种,是一些基本的触键方式。而在我们实际的弹奏中,会有一些稍微变形,或者技巧性的方法,或者说是将几种的融合。

手指的爆发力是弹奏技术最基本的技巧之一。以极其迅速有力的动作,使指尖的力量直接通到琴键的底层。手指触键速度直接影响到力度,速度与力度成正比,手指下键的速度越快,爆发力就越强,力度也越大,发出的声音也就越明亮、集中。

手指力量的内在转移,主要用于歌唱性的连奏,从一个音弹到下一个音,要靠手指力量的交替动作来完成。手指要积极、独立的活动,掌关节要打开,注意弹奏时不能用手腕、手臂的压来代替手指的力量。触键要以柔软的指面触键,抬指的动作,力求轻松自然,把力量集中到下键动作上,在后一个音抬指下键的同时,前一个手指的力量要横向转移到下一个手指上,前一音的手指立即离键。

手腕的移动,在弹奏过程中的运用,也很广泛。弹奏的时候,需要手腕的左右移动来进行调节,以便手指能够处于相对最有利的弹奏位置,让手指尽量直对着键盘的方向,便于手臂力量的下传。切记手腕一定要放松。只有灵活不断地进行调整,才能适应多变复杂的弹奏。

手臂力量的使用不是手臂有意识地加力,而是用手臂自身的重量和手指的协调性来协调。手指的支撑为手臂的放松和手臂重量的传送提供了基础;手臂的放松,协调及其重力,又给手指提供有利的支持。

总之,有表现力的演奏,必须是手指、手掌、手腕、肘、臂、肩甚至腰等各个部位的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力量贯通,通过手指触键时诸多方面的变化,来产生千变万化的音乐色彩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钢琴的歌唱性演奏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课题,如何才能演奏出歌唱性的音乐,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从技术、技巧、音乐知识和音乐欣赏等方面进行培养和不断训练,才能将歌唱性发挥的淋漓尽致,才能将乐曲通过最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感染给每一个人,达到真正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吴瑕.刍议钢琴演奏的歌唱性[J].中国音乐教育,2004,第6期.

[2]赵亚君.论钢琴教学中歌唱性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2005,第2期.

[3]但昭义.论钢琴演奏的声音技巧[M].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2003年.

[4]沈乃凡.试论钢琴演奏中的“语气”[M].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2003年.

[5]王军.对钢琴演奏的歌唱性认识[J].四川戏剧,2007,3.

[6]克拉伦斯·格·汉密尔顿.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表情[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