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卡因胶浆在气管插管全麻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丁卡因胶浆在气管插管全麻中的应用

郭致忠倪晓虎

郭致忠1倪晓虎2

1.新疆昌吉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新疆昌吉831100;

2.新疆昌吉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新疆昌吉831100

【摘要】目的:观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气管导管前端涂抹丁卡因胶浆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年龄在40---65岁。随即分为两组︰涂抹丁卡因胶浆观察组(D)和未用丁卡因胶浆对照组(W),每组25例。分别记录全身麻醉诱导插管时(T0),全身麻醉复苏拔管时(T1),患者出手术室时(T2)的SBP,DBP,HR.的变化。结果:T0组比较两组SBP,DBP,HR.的区别变化不大。T1及T2组SBP,DBP,HR比较中(D)组的SBP,DBP,HR.的更为平稳。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气管导管前端捈摸丁卡因胶浆,可以减轻气管导管对咽喉及气管内感受器的强烈刺激,降低心血管反应,更好地维持循环系统稳定,用于中老年及高血压患者是安全可靠的。

【关键词】丁卡因胶浆;气管导管;前端涂抹;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572-02

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结束复苏拔管时,由于镇痛剂.镇静剂.肌松剂等药物,药效基本消失,常规气管拔管,刺激咽喉及气管内感受器,加上患者疼痛,意识即将清醒,常常会引起短暂而强烈的心血管反应。主要表现为SBP升高.DBP升高.HR加快,可使心肌耗氧量及需氧量增加,使患者心肌缺血或高血压病情等加重,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所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及其重要。气管插管时,将气管导管前端涂抹丁卡因胶浆,通过润滑及表面粘膜麻醉的作用,使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至2014年我院收治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50例,ASAⅠ--ASAⅢ级,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在40~65岁,血压在正常至高血压2级范围内,且均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50例患者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20例,结肠直肠癌根治手术者14例,卵巢囊肿剥除术6例,子宫肌瘤剥除术5例,胃癌根治术5例。术前患者患有高血压病22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

1.2麻醉方法①术前准备:首先对50例患者进行麻醉前评估,对患者的主要疾病以及伴随的疾病进行分析,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脏器功能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麻醉计划,尽量改善各个系统的功能,减少麻醉或手术并发症的出现,降低麻醉风险。②麻醉方法:50例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的方式,术前禁食水12小时,禁饮4小时,均不给术前用药,患者入室,核查无误,开通静脉,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面罩吸氧去氮2—3分钟,充分氧和后,咪达唑伦0.07mg/kg.舒芬太尼0.5ug/kg,丙伯酚2mg/kg,注射用阿曲库胺0.7mg/kg缓慢静脉注射。(D组气管导管前端涂抹丁卡因胶浆,W组气管导管前端未涂抹丁卡因胶浆),两组患者均在完全无意识,肌松满意后,直视喉镜下气管内插管,插管顺利,固定导管,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潮气量为8—10ml/㎎,呼吸比1∶1.5,频率12—14次/min。保证呼吸末CO2分压35~45mmHg之间,部分患者采用BIS镇静深度监测值50左右。③麻醉维持以丙伯酚4—6㎎/㎏/小时泵入,七氟烷1—1.5MAC吸入,间断注射舒芬太尼.注射用阿曲库胺维持麻醉。麻醉平稳。术毕前30分钟停用舒芬太尼.注射用阿曲库铵,缝皮前10分钟停用丙泊酚.七氟烷。所有患者未用催醒药物,待患者清醒能睁眼,呼吸频率16~25次/分、潮气量300ml以上、血氧饱和度不低于95%后拔出气管导管,判断Staward评分5分后返回病区。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入室后均监测SBP,DBP,HR,ECG及SPO2。分别记录全身麻醉诱导插管时(T0),全身麻醉复苏拔管时(T1)患者出手术室时(T2)的SBP,DBP,HR.的变化。

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之间用t验验。

2结果

一般情况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用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比较时两组差异不明显。T1及T2差异较为明显,SBP、DBP、HR、D组变化值明显低于W组,尤其在T1时更为明显,D组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表1)

3讨论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时,插管和拔管引起心血管反应是由于咽喉及气管内感受器受到强烈刺激,使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亢进,导致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当患者心室率增快时可造成心肌需氧量增加,导致短暂的心肌供氧和需氧间的失衡,心肌缺血后,氧化代谢受抑制,致使高能磷酸化合物储备降低,细胞功能随之发生改变,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磷酸等酸性物质,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经1-5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段,产生疼痛,即心绞痛发作。对于中老年以及高血压病患者,当心室率增快时,心输出量增加促使血压进一步增高。同时患有高血压病患者的脑血管已发生缺血与变性,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突然增高时,可导致动脉瘤裂,发生脑出血。因此,这种瞬间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对中老年以及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原有心脑血管疾患的患者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气管导管前端涂抹丁卡因胶浆,在全身麻醉诱导插管时,虽然不能即刻产生麻醉作用,但可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减轻咽喉及气管内感受器的刺激,同时舒芬太尼是强效阿片类镇痛药,镇痛效果强而持久,用于麻醉诱导时,有较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状态[1][2]。而在手术结束麻醉复苏拔管时,丁卡因胶浆对咽喉及气管产生了明显的表面麻醉作用,显著减轻了咽喉及气管内感受器的刺激,从而使交感—肾上腺素系统活动稳定,减轻了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降低了麻醉的风险。

综上所述,全身麻醉时,在气管导管前端涂抹丁卡因胶浆,可明显减轻气管导管对咽喉及气管内感受器的刺激,具有稳定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在气管拔管时更明显,麻醉复苏更平稳。

参考文献

[1]牛晓娟,刘炜,孙红芳。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7:593-594.

[2]何亮亮,李炜,陈明慧,等,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