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重视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石春秀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论文摘要:

为了培养具有数学文化素养的跨世纪人才,现今是数学教学正在从以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三大能力”为主要目的,转变到以培养数学观念、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广泛的数学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可见,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数学应用意识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我们普遍认识到大多数人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领会或理解数学,更主要是为了使用数学,同时,为了培养具有数学文化素养的跨世纪人才,现今的数学教学正在从以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三大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为主要目的,进一步加强培养数学观念,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和培养广泛的数学能力的分量。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应切实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真正竞争力的人才.这是信息时代对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迫切要求!

一、提升数学意识,形成良好应用教学体系

在进行数学课堂数学应用意识提升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数学应用意识进行明确,确保学生了解到在进行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数学计算,还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要让学生了解到数学逻辑与实际之间的关系,自觉培养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二是,教师要保证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确保学生能够在内心正视数学,正视数学应用,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数学日常应用能力。三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应用资料进行合理分析和应用,要向学生展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方式及应用价值,确保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合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资料搜集,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从根本上拓展学生的视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的领域越来越广泛,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二、引入生活场景,从生活问题引入数学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在进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生活中实际教学案例,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内容出发,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该部分内容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对生活数学教学的方法及内容进行合理深化,尽可能多得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分析、处理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建立“问题情境-问题模型-解释应用”教学大纲,对教学问题进行多层次编排,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教师要加强对数学应用角度处理问题的效果,从不同层次对数学应用进行阐述,确保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数学应用。要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为学生创建应用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升学生亲身实践的质量。

三、寻觅“兴奋点”,激发学生应用兴趣

激发学生的应用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首要环节。只有当学生对数学应用具有强烈的兴趣和浓厚的热情时,他们才能在数学应用实践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渴望了解它,潜心钻研它,反复玩味它。为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教学内容中的内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倾向,将原本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原理转变为有趣的典故、生动的案例等,并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使得学习内容贴合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带着高昂的热情展开分析、比较、推理,为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提供充沛的内驱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求代数式的值》一课时,教师从学生的身边实际出发,结合前期学校排球比赛中本班取得第二名的优秀成绩这一现实素材,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为了迎接本次学校运动会,学校要求初中三个年段各添置一批排球,每班配2个,年段另外留10个。假设某个年段有n个班,总共需多少个排球?这样的问题情境唤起了学生对运动会场景的回忆,促使他们在兴奋的情绪中展开探究。在得出代数式(2n+10)的基础上,教师又出示问题:学校七、八、九年段各有6、8、7个班,则各应添置多少个排球?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需要添置的排球总数,是随着班数的确定而确定的,从而为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奠定了充分的情感基础。

四、结合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笔者曾经做过大量的讲实际应用跟探究性练习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笔者发现将实际应用渗透入学生练习中去,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应用数学意识的逐步成型。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设计数学活动,让数学知识应用化,让实际应用数学化,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工具性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初中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初中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具体方法有变“封闭题”为“开放题;同时实际应用与数学结合的方式也应当不断变化,应从学生感兴趣的诸如数学小活动等入手;同时也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整合。

例如,笔者设计了一个如何准确测量学校里国旗旗杆的高度,以及一些树木高度的小活动,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测量工具独立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可行的测量方案。接着以小组为单位,以数学知识为基础对具体的测量方案进行可行性测试和优化,每组统一出一种方案到班上进行研讨。相对成熟之后以小组长为单位在校园内对形成的方案进行实际操作,操作之后进行数据比对。最后笔者再拿出最权威的数据,指出哪个方案最佳,其他方案的优点缺点在哪里,如何进行改进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和实际操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科兴趣也逐步提升。

总之,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糅合了实际应用的内容,这样体现了对学生实际生活的关注,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让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与学生的心灵走得更加近了,使得数学课堂充满了乐趣,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探究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对数学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信编著:《中小学课堂教学概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马忠林主编:《数学方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盛群力、李志强编著:《现代教学设计论》,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