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会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问题分析

李媛媛

山东省巨野县财政局274900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工作问题分析

一、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意义重大

会计电算化,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能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工作,使会计工作更加规范、效率更高,能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服务。它是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流程、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体。

(一)变革了会计工作实务

会计电算化从表象上来看,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从更深层次来讲,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工作内容,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进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因此,会计电算化是对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二)转变了传统的会计工作职能

会计电算化改进了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由此带来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变革,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提高会计工作绩效和质量。

(三)渗入了高效管理的理念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载体,运用一系列专门的会计方法,及时、准确、全面、真实地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所以,它既是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同时又是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而且增强了企业决策的高效性,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电算化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一)对会计电算化作用认识不够

当前,多数企业尚未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重要性,只是简单地认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仅仅是代替了手工核算、减轻了会计人员负担、提高了核算效率而已,根本未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对财务信息的处理除了具备强大的核算功能外,还有高效管理、分析财务信息的作用,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因此,企业在财务软件更新及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投入甚少,尚未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这极大地制约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

(二)电算化职能滞后

一方面财务软件开发自身存在缺陷,功能不全,重功能轻管理。如软件系统中工资核算、材料核算等模块内容较为全面,核算功能较强,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对成本核算具有管理、分析作用的模块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弱化了电算化的管理、分析功能,进而无法彰显电算化高效处理数据信息、为企业决策管理提供服务的作用。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对财务软件的运用方法不熟练,又不能及时排除系统操作过程出现的故障,难以满足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现有的财务软件的核算、处理信息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导致电算化职能滞后。

(三)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

1.适用于电算化管理的财务制度滞后

通过会计电算化处理财务信息,较之于之前的手工处理财务信息在账户设置和登记方法整个处理程序完全不同,与之匹配的会计系统设计、内部控制的方式、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等一系列会计组织管理工作都有质的变化,而目前大部分企业会计基础管理工作流程与内容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手工时代,不能按照财务软件处理信息的特点重新规划业务流程。因此适用于会计电算化管理的财务制度滞后,电算化处理财务信息只停留在表象、照搬软件而已,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

2.各企业电算化软件开发口径不一致

在会计电算化开发应用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组织协调,单位之间没有充分沟通和交流,设计的软件都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通过电算化生成的会计信息资料口径不一致,资源难以共享。

(四)财务数据的安全、保密性得不到保障

一是企业内部控制不严,主要体现在虽有财务分工,每个操作员都有自己的密码与工作权限,但只是一个形式,实际存在同一个操作员能以不同身份进入系统进行多权限的操作的现象;二是专业计算机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就可以轻易获得财务信息资料;三是来自于外部网络黑客的入侵,这些因素都会使财务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企业管理者

会计电算化已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企业管理者要把会计电算化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但要高度重视计算机硬件的配置、软件开发等支持会计电算化工作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要把会计电算化的后续管理、升级改造、全面推广等工作作为长期战略加以规划、安排、部署和落实。这是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企业得到长足发展的关键所在。

2.企业财务人员

会计电算化对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财务部门加大参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力度,由过去财务部门只是提供财务信息转化为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这就要求财务部门规范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全面、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财务人员必须改变过去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错误认识,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熟练掌握电算化技术,真正发挥会计电算化优势、功能与作用。

(二)提高会计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企业财务人员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主体,直接影响到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的效果。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充分运用,是计算机知识与会计知识的高度融合,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兼具计算机知识和会计专业特长,并且能与时俱进,学习会计新准则、会计新制度,以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

(三)完善会计基础管理工作

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主要指健全的会计制度,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准确、完整的基础数据,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等,这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

电算化处理会计业务的前提条件是预先设置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会计人员明确分工,严格遵守岗位职责,熟练并规范运用自己的密码和工作权限按照操作流程及时、准确、全面处理财务信息,而且彼此之间密切配合,互相监督,定期互审,确保核算工作的规范性、正确性和严谨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算化财务信息系统高效运行。

(四)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

首先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会计电算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企业内部要预防职务犯罪,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完善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采取硬件加密、软件加密等多重措施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

(五)加强电子资料的归档和内部审计

按机密文件管理软件文档资料、程序说明书,做好防消磁、放火、防潮和防尘等工作,定期检查和复制并确保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的完好性,定期内审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及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