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超声诊断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超声诊断效果

钱滢

湘乡市人民医院湖南湘乡411400

【摘要】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妇科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来我院行健康检查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均行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的超声检查结果,判断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卵泡数量(11.25±1.62)个、卵泡直径(6.54±1.05)mm、卵巢体积(52.94±9.64)cm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应用超声诊断效果显著,可为临床诊断与后续治疗提供有利指导,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超声;诊断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属于内分泌型疾病的一种,患者多表现为无法正常排卵。据现今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可知[1],患者发病后会对生殖系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患者的新陈代谢,进而诱发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糖尿病等并发症,对于女性身体健康具有极大危害。由于临床表现存在异质性,诱发因素较多,且患者的生理与病理性改变均有所差异,使得临床诊断难度进一步加大[2]。本组研究主要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选取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区间在24~38岁,平均年龄为(28.61±3.28)岁;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区间在23~37岁,平均年龄为(27.98±3.45)岁;纳入本组研究者均在知情自愿条件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认可后开展本次研究;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受检者均在月经增殖期应用阴道超声进行检查,同时观察测量两组受检者的卵泡直径、数量及卵巢体积,准确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仔细检查,必要时可采用三维超声检查技术进行检查诊断。

1.3诊断标准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①患者存在排卵障碍相关症状;②存在高雄激素血症表现,并排除可能引发高雄激素血症的其他因素,患者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比值明显升高;③检查可见卵巢内直径在2~9mm范围内的卵泡数量超过12个,且卵巢体积相比正常体积较大[3]。以上3项标准符合其中2项者即可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本组数据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n,%)进行描述并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描述并行t检验,若组间数据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超声检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卵巢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平均体积超过52cm3,且观察组患者的卵泡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卵泡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三项超声检查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超声检查图像显示,相比于健康女性而言,卵巢皮质较厚,轮廓较为清晰,具有较高卵巢张力,且表面回声较强。两组患者超声检查数据见表1所示。

3.讨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多毛、月经异常、肥胖、不孕等症状,患者促黄体生成素与促甲状腺素间比值大于2~3,属于育龄期妇女的常见内分泌型疾病[4]。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①肾上腺功能亢进;②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③遗传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存在家族群聚现象,根据家系分析可得出,常染色体显性、X连锁显性等不同遗传方式;④环境因素:以母体孕期暴露与高雄激素环境下的大鼠实验结果可知,大鼠成年后多存在多囊卵巢或者不排卵症状。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发病原因具有多因性,临床多表现为多态性综合征。近年来,据相关研究证实,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基于卵巢、肾上腺素、垂体、下丘脑以及周围脂肪的异常内分泌活动,导致雄激素过多或者持续性无排卵症状[5];发病机理可由存在卵巢与肾上腺中存在的雄激素形成酶的细胞色素功能失调,使得卵巢间质、泡膜细胞、颗粒细胞均参与到雄激素产生中,增大睾酮水平,使得发育中的卵泡出现闭锁,无法形成优势卵泡,进而导致卵巢出现多囊性改变。

目前,临床多采用超声检查,了解患者卵巢情况,根据影像学图像进行诊断,并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利依据。超声对于正常月经周期卵泡进行监测时,多在月经周期第10~11日开始超声检查,项目内容包括测量子宫卵巢卵泡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生长卵泡个数、子宫内膜情况,并进行摄片记录。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经超声检查时,可见患者卵巢间质内血管较为清晰,数量较多,且部分病例也可见较粗血管纵向贯穿卵巢间质;也可见双侧卵巢明显增大,体积>10ml,包膜回声明显升高;卵巢切面可见>12个卵泡,且卵泡直径在2~9mm之间[6];卵巢髓质面积增大,回声增强,卵泡位于卵巢周边,呈蜂窝状或者项链状改。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例进行超声检查诊断时,也需注意观察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若厚度>1.7cm则需加以注意,同时判断回声是否均匀、连续,内膜边缘是否规则、无断裂,是否存在肌层浸润现象,以便及时发现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卵泡生长发育超声监测是一种临床新技术,具有准确性、简便性、无痛苦性,是一种可反复实施的卵泡监测手段,可对卵巢卵泡生长发育直接观察,并对卵泡大小、卵泡个数进行准确测量计数,也可观察到排卵情况以及排卵后黄体情况,有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早期卵泡的卵巢间质血管显示率87.6%高于对照组健康女性的显示率49%。本组研究中观察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泡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卵巢直径低于对照组,卵巢体积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P<0.05。结果提示,相比于健康女性而言,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泡数量明显升高,卵泡直径有所减少,而卵巢体积明显增大。

经超声检查可知,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巢间质血管内血流增加情况明显,而健康女性的卵巢间质血流多见较弱点状血流信号,或者棒状血管。超声检查可明显观察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形态学改变,且超声图像特征性明显,利用三维超声检查技术可对受检者的卵巢体积、卵泡直径及数目进行更好观察计算,为临床后期诊断提供有利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倩.多囊卵巢综合征超声诊断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7(21).

[2]周玉萍.多囊卵巢综合征超声诊断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8):48-49.

[3]马丹,MaDan.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8):1026-1027.

[4]余洁,周兴伟,张坤,等.子宫内膜厚度及卵巢血液改变的超声诊断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3):77-79.

[5]单小玲.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诊断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9):83-85.

[6]艾琰锋.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价值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5):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