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

洪常明

洪常明(甘泉县下寺湾初级中学陕西甘泉716100)

摘要:化学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是化学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环节。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艺术,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在这里谈谈看法。

关键词:化学课堂应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7)09-0095-01

课堂教学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学生本身的素质外,还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下面结合笔者切身教学体会,分享了强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经验。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的特点是知识点零碎、记忆点多,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新课程初中化学教学目标要求把知识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情感态度的过程中。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定上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应了解,知道或理解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等方面的学习目标;二是学生必备或必须达到的实验技能目标。如果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知识,仅强调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贮存,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许不少,其结果却不会用它。在设定过程与方法目标上,一方面是突出了化学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另一方面是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是知识后面更有价值的东西。

第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适当的教学方法。初中化学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提问讨论法、模拟发现法和边讲边实验法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教师通过语言、实验、示范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系统地传授化学知识。在教学中化学教师要应坚决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应使教师的“教”致力于“导”,服从于学生的学。教师还应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如采用“启发式综合教学法”,渗透情景教学思想,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协作研究,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独立的思维,领悟化学原理,并掌握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例如初中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一节中,有关氧气的化学性质,可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方法,由学生分组实验,氧气可用双氧水(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来制得,这样操作起来比较简便,教师可先演示,也可边讨论边演示,得出操作中的注意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实验,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效果显著。

第三、创设形象化的学习情境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用各种直观手段,找出与教材内容的最佳“切入点”,善于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如使用生活展观、实物展示、演示实验、新闻媒体、电视录像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感知器官,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惊喜和感叹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有利于学以致用。例如,在有关“元素”教学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元素含量表;在有关“化学材料”的教学中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铁器以及各种现代新材料的图片或实物;在有关“环境保护”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等。教师也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在新制的氧化钙中加入水能煮熟鸡蛋?”来设置学习情景,对于“铁的性质”的学习,教师可引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以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学生从观察家中铁锅的颜色,用铁做碗架、铁勺安木柄、用铁架设电线网等归纳出铁的物理性质,指导学生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突出学法指导。

第四、注重实验教学优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也是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教学中,要优化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在演示实验时,教师可以设计优秀的、恰当的、有必要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同一问题还可设置讨论的层次和深度,供学生探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解题有一种反思,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当通过探究使问题明确后,教师有必要进行规范描述并明确目标,使学生在小组内、小组间展开竞赛,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最终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另外,教师要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设计、分组实验,就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将演示的过程转化为学生独立地运用实验去探讨知识、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进而自己去总结得出结论的过程。如一些气体的制备实验,可让学生自己搭建装置,制备并收集气体,最后拆卸装置,教师作适当指导。

第五、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好初中化学,缺少主动性是不行的。为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教师应该减少讲课时间而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教师要少讲,学生要多看、多讲、多做。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创造性,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在于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只有学生对知识有兴趣了、思维活跃了,分析推导的能力提高了,教学目的才能达到。新的课堂教学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活动”。化学课堂上通过学生阅读、学生讲解、相互辨析、实验探究等方式既增强了趣味性和知识性,又加深了记忆,使课堂变得轻松愉快。表面上看,这种教学模式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强度,但是对教师课堂设计和组织调控学生的要求提高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这正是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

总之,高效课堂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育的目标出发,精心设计课堂,合理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