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识字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浅谈小学生识字教学

杨超

杨超(沙湾县东湾镇中心学校新疆沙湾834700)

摘要: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多识字、早识字可以及时进入汉字阅读的阶段,从而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但是由于一些老师对新教材掌握得不到位,使得小学识文识字教学出现了方法单一的错误。为了更好地教学生识字,教师应该寓教于乐,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不断巩固学生识字,增强这些字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本文将会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8)10-106-01

一、识字教学要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

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他们只有6―7岁。心理学研究证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的具体的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易记也易忘……即使是那些“神童”,也同样是通过与他们的心理特征相适应的内容和方法而获得知识,产生兴趣的。

我们教学生识字,切不可忽略这一普遍的规律性的特点。识字教学要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为儿童接受新知识提供方便。比如,识字教学的内容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教学形式要生动活泼,教学难点要分散,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使儿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易于记忆。如汉语拼音,是一个个毫无意义可言的表音符号。死记硬背固然也能让儿童掌握,但耗时多精神压力大,不可取。教材的编者为此在不断地加以改进,为汉语拼音字母设计出了越来越便于教学的图像。

识字教材内容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字形要由简单到复杂,要配上色彩鲜艳的图画,儿童就乐意学。汉字中几十、上百的独体字,字形简单,又有独立的意义,便于用图形表达字义,有不少独体字还是以后学合体字的组成部分,看图识字便应运而生,经久不衰。低年级的课文,句子宜短,篇幅宜小,要有点故事性、趣味性,读起来琅琅上口,再配上插图,图文并茂,就能吸引儿童。

教材内容符合儿童认识规律,只是提供了学习的条件。教材要靠教师去贯彻实施。如果教学中不遵循儿童认识规律,仍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儿童学习积极性。强化了汉字音形义的联系,符合儿童爱动、好奇,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等心理特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识字教学要教给儿童识字方法,提高智力,增强能力

识字教学是学生学习文化、掌握知识的奠基工程,是为使我们的学生将来都能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而进行的关键工作。

(一)识字教学要教给儿童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大家知道,汉字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汉字本身不能表音,故教好汉语拼音,使儿童有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的能力,是识字能力中基本的一条。字通过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难字查字法等获得解决。这些识字的方法和应有的能力,是通过教学活动逐步教给儿童,从而形成他们识字的能力。如果只靠教师一遍遍反复讲解、交代,让学生死记硬背,是不能形成学生识字能力的。

(二)识字教学要开启儿童心扉,发展智力

这既是思想上要充分认识的问题,又是在方法上要具体渗透的问题。有时,只看到眼前短期的效益,忽略了长远的发展的需要;有时,犯了顾此失彼的毛病,抓了识字,忘了和听说读写的联系;教给了方法,忽略了经常性的训练,结果方法不熟练,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也成了空话。我遇到过一个孩子,入学前已认识了五六百个汉字,但后来在写话、作文中并未见得比原先未识字的学生强。因为家长在教这个孩子识字时未和发展其认识事物的能力一致起来,识字和听说读写也没有相互配合好。这个例子说明认识的字不一定都能正确理解,而只有理解了的才算真正认识。我的体会是,在识字教学的步骤、环节上,尽可以有主有次、有重有轻,但思想上却不可存“单打一”的想法。在教给识字方法的同时,要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时,切不可忘记还负有培养识字能力的任务。我一直认为,真正达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学会运用,才是识了字。识字教学就要在这方面下功夫。衡量识字教学质量也要从听说读写几方面考察。

在识字教学中,学用结合是开启儿童心扉的好办法。识了字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这个“巧”,就是智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识字和听说读写应是一体,不能人为地把他们分割开来。听说读写就是把识的字付诸应用。可以这样说:谁学用结合得好,结合得早,谁就在发展智力上占了优势。在低年级,以语言训练为中心,把识字、阅读、写话结合起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学用结合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紧扣儿童知识基础、思想水平和生活实际需要,教师有意识有步骤地示范、引导,如把要告诉学生的话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并按要求去做;鼓励学生自己写姓名,辨认同学姓名;识路牌、看商店名称;记班级日志,记种植情况、作物生长情况;给家里的器具贴上自己写的名称,提倡有事给老师写条子……这些措施可让学生和字词反复见面,体会到识了字用处大,进而提高识字、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性、自觉性。教师要善于捕捉各种机会,不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要及时树立一个个通过努力学生达得到的目标,要热情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熟练掌握知识是学用结合的必要条件,而学用结合又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牢固掌握知识。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地抓新旧知识的联系,抓字词句的联系,组织多样化的有意义的字词句练习,是熟练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这些,都要安排得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精神振奋,这样才有助于智力发展。

三、识字教学要着眼于减轻学生负担,促使身心健康发展

减轻负担,提高质量,是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难题。小学教学的研究、改革同样不能避开这个难题。迟至今日,一年级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呼声仍不断于耳。一上小学,孩子回家就要读呀,背呀,写呀,忙个不停。课业负担重了,影响到身心健康,影响到个性发展。

四、识字教学要把握要求,明确目标

我把这一点放在最后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但识字任务并不是某个阶段能全部完成的。从广义说,和文字打交道,一辈子都在识字,都需要不断识字。我以为,这就是教者心中必须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又必须抓住各个阶段有重点有步骤地实现,必须渗透在整个的语文教学活动之中。没有“四会”,尽管学生识了几千字,当他在作文中频频出现错字时,我们能说是达到了识字教学要求、完成识字任务吗?当然不能。

现在识字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我认为各种方法之间切磋交流,有助于百花齐放,有助于取长补短,有助于我国小学教学逐步科学化、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