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在高职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思想道德修养在高职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王丽丽

王丽丽(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烟台264006)

摘要:高职生是我国未来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的生力军,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思想道德修养较差、厌学情绪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等。高职院校应根据高职生思想道德现状及成因,研究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把高职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生;思想道德修养;现状;原因;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196-02

0引言

高职生是我国未来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的生力军,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关系到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步与繁荣。自2005年11月17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提出“中国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以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高等职业学校招生283万人,约占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和在校生的50%。但是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专学校、成人高校等发展而来,具有“学校新、任务重、条件弱”的特点,在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起点较本科院校的学生低,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现状及思想道德修养在高职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1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

中国的应试教育造成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学生刻意地追求分数,社会也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学校的优劣。这样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校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致使当代大学生(包括高职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思想观念与道德品质产生了错位和倾斜,其主要表现为:

1.1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淡化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他们过分追求眼前利益,忽略理想和目标;追求高收入和安逸生活,重实惠、求实用,社会责任感淡化;一味地强调索取而逃避奉献,急功近利,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

1.2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总想摆脱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监护,要求独立、被尊重,但自制力较差。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如考试作弊、损坏公物、随地吐痰、买饭加塞儿等。

1.3生活追求新潮和享乐,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对个人前途缺乏信心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现象,缺乏进取心;许多学生不是主动独立地完成作业,而是在老师的干预下完成,甚至是抄袭的;对于考试,他们崇尚所谓的“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的“治学原则”;还有的学生曾有过舞弊想法或行为;对于就业,多数同学对毕业后的去向表示忧虑,对个人前途缺乏信心。

1.4思想认识呈矛盾状态,价值判断存在双重标准思想上的不成熟,认识上的片面性、偏颇性使学生在许多方面表现为自相矛盾。“以自我为中心”使一些人在对学校、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判断上存在双重标准。许多学生一方面希望学校严格管理,另一方面又希望学校不要管得太宽;一方面希望学校有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另一方面又希望老师上课不要清点人数,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一方面希望在学校学到知识和过硬的本领,另一方面在学习上又怕吃苦、缺乏自觉性;一方面希望学校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而当学校组织活动时,不积极主动参加甚至不愿参加等等。

2高职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缺失的原因

2.1社会原因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同了高职。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对高职教育还存在许多误解。在有些人看来,高职教育是低层次甚至是不正规的高等教育,高职学生是一些较差的学生。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高职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比本科生更为严峻,少数学生便产生了读书既费劲又无用的思想。另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学历高、学习成绩好的人不一定收入高,学历低、学习成绩差的人也可能获得事业的成功,这就给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太爱学习的人提供了借口。还有少数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因家长有钱或有权,受社会上“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影响,把读书看作只是为了混个文凭,更没有学习积极性了。

2.2家庭教育的缺失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养成了孩子的惰性和霸权心理,经不起挫折,普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诚实善良等传统美德。教育方式不当,如个别家长教育孩子逞凶斗狠,或以暴力打压的方式教育孩子等。父母的言行给孩子极坏的影响,误导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的心理,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或造成“以暴制暴”的偏执冲动心理、人格缺陷,当他们遇到矛盾时常采取“私了”或者粗暴的方式解决。

2.3学校教育的片面职业学校重技能、轻文化是沿袭了多年的“传统”,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而且往往忽视了学校生活的整体氛围以及社会环境对学生品行的深远影响。因此,职业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四大误区:道德教育的内容脱离青少年的实际、道德教育的过程脱离青少年的主体、道德教育的形式脱离社会及青少年的现实和道德教育结果认识与行为严重脱离。

3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在高职生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1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修养,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由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所构成,其中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领地,如果漠视对大学生灵魂的塑造,其教育必然是失败的。因此,德育是高职教育的灵魂,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始终坚持“以德为先”的教育原则,指导他们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为人处世;激励他们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然而这一切我们并不能强加于他们,只能耐心地引导。

3.2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可以促使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高职学生来自各地,在地域文化、家庭环境、个人经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新的人际环境,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容易产生困惑、畏惧和挫折,会形成孤独、压抑的心理障碍。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学习方面暴露出来的不足和遇到的困难,使其自信心逐渐丧失,产生失落和自卑;有的学生入校后就一直未能从高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因此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误区,出现强烈的挫折感;有的学生因个子矮小或其它生理上的缺陷,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和挫折感;有的学生因家庭突遭不幸或发生变故,如父母离异等,情感受打击太大,也会导致挫折心理产生;有的学生家境十分贫寒,父母无法承担其学费和生活费,而对某些家境富裕的学生,容易产生不平衡的心理;强烈的自尊心与虚荣心交织,也会导致挫折心理的产生。随着高等教育就业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市场带给大学生更多的择业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择业难度,加重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和心理压力。而毕业生自身的素质、性别、专业以及社会关系等又制约着择业的自主权,对于少数学生来说,甚至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恐惧、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心情抑郁,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更有甚者,觉得生存没有意义。

3.3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可以使青年学生在社会转型期保持清醒的头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增强了青年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同感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而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投机暴富、不劳而获、不平等竞争和贫富差别等社会不公现象,假冒伪劣和坑蒙拐骗盛行的社会失信现象,以权谋私和贪污腐化、崇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赌博和迷信活动泛滥的社会腐败现象等等,给学校的正面教育产生巨大冲击,使一些学生在观察了解人生时出现了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

在道德追求上降低标准。大学生认为应该讲道德,但较多地局限在道德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协调功能,而忽视道德对人的心灵净化、人格提升的教化作用。一些大学生对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不愿遵循,连一些起码的文明用语、文明举止和社会公德都需要重新补课。

在政治取向上实用化、功利化。高职生在理想和政治观念上存在着淡化的倾向,他们主要是以自我发展为视点来看待政治问题的,不少学生把入党、评先进等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他们参加政治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一定程度上是想通过参与政治活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的利益和要求。

3.4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高职生快速适应未来的职业

“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单位是个好员工,在社会是个好公民”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可以帮助高职生较快地适应社会,适应职业,并能使自己成为好员工、好公民。由于知识量大,实习时间短,所以,大部分学生并不能熟练地掌握好一些技能。而且,调查显示,一开始企业并不十分看重大学生的技能,而是看重学生的品德,看重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看重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以及团队意识和沟通意识。

总之,思想道德教育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更维系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和谐与发展,所以说,开展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自身也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使自己能够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及时代的要求,成为一个德才兼备之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家华等.思想道德修养[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2.

[2]张德之,谢阳举.近代现代学生心理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4).

[3]徐国文.试论高职职业教育发展中学生心理[J].职教论坛,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