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北国家煤炭物流园区建设的可行性的分析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对西北国家煤炭物流园区建设的可行性的分析与研究

闵全斌

闵全斌(华北电力大学)

摘要:近年来,以新疆自治区为代表的西北地区煤炭产业发展速度加快,煤炭外运的压力也不断增大。甘肃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兰新铁路的重要节点区,可通过兰新线、干武、兰渝、宝中、兰成等铁路线辐射西南、中南地区及沿海地区,也是新疆煤炭资源进入内陆地区的必经之地,地理优势显著。国家拟规划在甘肃武威建设国家煤炭储备物流基地。为此,本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对西北国家煤炭物流园区建设的可行性和决策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西北,煤炭物流,决策,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目前,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步伐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大规模的基础消费不断升级,对石化、装备、电子、电力、钢铁等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这些因素决定了未来我国的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也必将大幅度增长[1]。

长期以来,我国煤炭生产的主产区是北方地区,而煤炭消费的主要区域却集中在南方地区,这就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格局[2]。

在我国北方以及西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特别是新疆自治区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目前预测远景储量达2亿吨以上,占全国的媒体储量的40%以上。按照新疆自治区规划,到2020年以及2030年,自治区煤炭外运量将分别达4亿吨和5亿吨以上[3]。这些外运的煤炭资源除去部分满足甘肃市场消费外,大量煤炭将主要运往沿海地区、中南地区以及川渝地区等。目前,新疆煤炭大规模开发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市场,新疆煤炭如有煤炭储备物流园区这个稳定市场作为坚强后盾,可为企业化解煤炭价格波动,市场供需风险,为疆煤规模化生产,有序化开发提供保障[4]。另一方面许多用煤企业若以交通便利的物流储运园区为供应商,也会缓解由于煤炭运力紧张造成的供应风险。新疆煤炭远离消费市场,在路网末端空车调配、运力组织等较内地相对困难,从起运到目的地大约需要一周时间,一旦市场煤炭需求突然增加,也会对铁路运力带来较大冲击。从地理位置上看,煤炭长距离运输在甘肃武威进行中转,不仅距离适中,而且便于运往川渝的煤炭和运往中南地区的煤炭进行分解中转。其中运往川渝的煤炭在武威分解中转,经兰武、兰渝线进入川渝地区;运往中南的煤炭在武威分解中转,经干武、宝中、陇海等线运往中南地区。

可以看出,在甘肃武威建设煤炭储备物流园区及辅助铁路专用线进行煤炭周转,将有利于铁路运能的充分发挥。目前我国规划的大型煤炭周转物流基地,大多以靠近煤炭用户、交通便利、物流发达作为选址原则。在甘肃武威建设西北煤炭物流园区,也是由武威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便利的运输条件所决定的。首先,武威地处甘肃腹地,距离疆煤主要市场甘肃河西地区、川渝、华中地区距离多在1000km以内,较疆煤主产地哈密地区近约1000km,其辐射半径既可照顾河西地区,又可兼颐内地。其次,大能力的前后方铁路运输通道可是武威形成大型煤炭周转基地的硬件条件。武威在西北路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衔接干武、兰武、兰新三个方向,是兰新以货为主大能力通道上的重要节点,通过兰新线经兰州枢纽与兰渝、兰成线辐射西南地区,通过干武线连接宝中、西平、太中,可辐射中南地区,在路网中地理优势显著。此外,武威地区具有既有铁路站场基础设施,而且有新建项目所需的便力实施。

2009年2月国家发改委组织有关专家对疆煤外运进行了调研,初步明确在甘肃武威建设西北煤炭物流园区(内陆港);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甘肃武威国家煤炭运输和储备中心等项目建设;甘肃省政府分别于2011年4月25日和10月20日两次召开省长办公会议,研究安排项目推进事宜,省政府重大项目办也将该项目列为2012年重大预备项目予以支持。

由此可见,对甘肃武威建设西北煤炭物流园区进行决策研究,不仅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也极具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物流理论兴起于美国,在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完善。特别是随着欧盟成立以来,物流业快速发展,并得到了成员国的广泛支持[5]。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物流中心和基地也不断调整和重新规划。总的趋势是进一步集中化,将分散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进行整合,以便提高物流效益,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可见,物流业的发展必须适应经济发展趋势,研究物流产业也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起步较早,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少行业和企业都建有自己的运输公司,这也是我国物流产业最早的雏形。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逐渐开始了对物流理论的研究,但相比较西方国家,我国物流产业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应用方面都起步较晚,对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研究更是落后。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认识到了发展区域物流的重要意义。但是研究重点都侧重在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等课题范围之内,比较重视物流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而对物流发展的理论研究不够系统。从我国传统的物流产业发展来看,早期的流通行业处于分割状态,部门也较为分散,导致现阶段我国物流研究仍然摆脱不了这种束缚,比较重视铁路、航空、公路、水运等局部运输行业。从物流产业研究的功能范围来看,主要研究成果都局限于物流过程和中间环节,例如运输、仓储以及物料等,在物流产业综合研究方面还比较欠缺。相比较国外我国物流产业系统研究还不够全面,也没有形成成熟的观点和理论,这些也造成了我国物流产业社会化程度不高、专业化体系也不健全,物流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发挥不明显。

在煤炭物流理论方面,一般认为其是由生产、供应、销售、回收等物流以及废弃物物流等方面构成,主要存在与煤炭相关的开发、生产过程以及销售利用环节中。从全球煤炭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由于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加之运输成本高,所以全球煤炭贸易量总额不大,各国都主要用于自身消费[8]。在现有的煤炭国际贸易中,也主要是在相邻国家之间进行。从我国煤炭物流产业发展来看,主要煤炭物流是在煤炭主产区和煤炭主要消费区之间产生,而且低效率、高污染是物流的主要形式。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采用的是传统的自营物流经营方式,对于低成本、高效率的第三方专业物流使用较少。对于这种传统的自营物流,建设规模庞大的物流网络是其运行的必备条件,但由于投资较大,许多煤炭企业都不具备这种实力,未来发展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是我国煤炭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煤炭物流研究方面,我国学者汤希峰在其《煤炭物流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中,认为煤炭物流存在煤炭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是组织煤炭产业运行的一系列物料运送和搬迁的过程;焦和卫在其《山西煤运集团新型公路煤炭物流体系研究》中,对煤炭物流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新型的公路煤炭物流系统是由动态联盟、产运联盟以及合同配送等构建的,而且采用JZEE标准对煤炭物流信息管理体系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采用闭环管理理论对现有管理方式的弱点进行提升,拟建新的管理体系标准。

【结束语】根据以上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成果,本论文在对现代物流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区域煤炭物流产业发展的实际和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建设和研究的实际,拟系统研究建设我国西北煤炭物流园区的可行性,主要从决策层面对该项目实施的过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