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尽意无穷,曲终音犹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1

言尽意无穷,曲终音犹存

徐凤

——语文教学的结课艺术

徐凤山东省莱西市水集中心小学266600

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他的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响亮,如爆竹炸开,使人为之一震;而结尾要有韵味,如巨钟撞响,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语文教学如同写作,固然要重视课文的导学,但也要重视结课艺术。“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语文结课艺术方法较多,有归纳总结式、巧设悬念式、激发感情式、寓教于乐式等等。

一、归纳总结式

归纳总结式结课是教学艺术中最常用的一种结课方法,它要求用准确、精练、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个课的主要内容、难点和重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进一步突出强调,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总结固然可以由教师来做,但更要引导学生自己来做,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加以补充和完善。总结归纳的方式要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恰到好处,既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重读课文的重点句段,强化印象,还可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强调学习要点,包括知识点、能力点,以及其他方面的注意点。总结可以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入手,绝不是前面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要变化角度、增加深度。

例如在讲授鲁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时,在结课环节,笔者让学生归纳总结:“这篇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作者写桂林山、水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作者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的美景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这样言简意赅地抓住课文的精髓进行归纳式的结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对课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归纳、总结都完成了。

二、巧设悬念式

结课,不仅仅是一堂课的结束,也可以是另一堂课的序幕。不少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在教学结课时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的探究欲望产生的时候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空间,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迫切愿望,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期待。

例如教师在讲授完鲁教版四年级下册《全神贯注》时,可以这样设计课堂收束:“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罗丹差一点儿把朋友锁在自己的工作室,但他成了闻名世界的大艺术家。有这么一位聋哑青年,他作画时全神贯注,一丝不苟,金鱼游到纸上了。”这样的收束,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学生的心里激起悬念,诱导着学生去阅读后面的故事情节,为下一课时《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并使前后课时互相关联,形成了一个整体。

三、激发感情式

如果说在一篇文章教学的结课时,教师的语言平淡无味,那么势必人人都不喜欢;反之则会人见人爱。因而,教师在结束语文篇章教学时,要注意展现语文教师的激情,要把自己对文章的艺术理解、作者的人格魅力、篇章中蕴含的积极价值取向等与课文巧妙结合,用自己的激情去倾泻、去浇灌,用自己的颂扬去感召、去激励,让学生在课堂上接收到激情的信息,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尽力展现为自己的理想而执着追求。这些激情的言语,这些激情的颂扬,会激励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勇气,更会激发学生的情感,左右着学生听课的状态以及对语文热爱的情绪。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师小结时说:“小女孩走了,带着那些美好的梦幻,离开了那充满寒冷、饥饿、寂寞、冷酷的世界,永远地离开了那令人憎恨的穷人地狱!她那黑瘦的脸、蹒跚的步伐、蜷缩的身影,为什么不能引起当时人们的同情?她对光明的向往、对温暖的企盼、对幸福的渴求,难道就不能引起我们的警醒吗?今天,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过着没有寒冷、饥饿,充满幸福、关爱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不好好学习呢?”

四、寓教于乐式

有时因为一堂课的容量比较大,节奏比较快,学生的身心已感疲劳,或者由于课文的内容较为平淡,学生缺少兴趣,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只是用提问、复述、练习等单调的方式来巩固、复习所学的知识,教学效果是无法保证的。教师应考虑采用轻松活泼的形式,例如表演游戏,来进行结课,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例如在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索溪峪的“野”》最后结课时,就可以选择“开心家乡游”的游戏方式进行结课。先让全班学生当旅游团成员,请一位同学当张家界索溪峪的导游,要“小导游”把课文改编成导游词,根据课文描述的景点一线天、百丈峡、十里画廊、西海峰林等进入情境,依次向全班同学作介绍。同学们可以旅游团成员的身份向“导游”提问题,由“导游”解答;如果“导游”答不出,也可以请老师或能回答的同学作答。这样的创造性教学游戏,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在内化课文语言的同时根据表演的需要创造性地组织语言的表达,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对交际言语的学习和运用。

结课有法,但无定法。结课是一门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师要因人而变、因文而导,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重点、难点灵活地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使整堂课的教学得到升华,从而达到“课虽终,趣不尽;言已尽,意无穷”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