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曲松钠引起药物热2例

/ 1

头孢曲松钠引起药物热2例

白玉1海玉山

白玉1海玉山2

(1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高力板镇巴仁太本卫生院029400;2内蒙古兴安盟蒙医院137400)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9-0319-02

头孢曲松钠在头孢菌素中具有半衰期长,抗菌谱广,抗炎效果可靠,胆、肾双通道排泄等优点,临床应用较广泛。但是个别病例引起药物热,需注意。近期2例患者用药后出现了药物热(国内某厂家生产)等不良反应,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典型病例

患者赵某,男,48岁,厨师。主因“右侧肩关节疼痛伴发热2天”就诊。该病人于2天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肩关节疼痛伴全身发热,未予任何诊治,病情逐渐加重,并出现右肩部活动受限。今日就诊于我院,查体:神清语明。T38.7℃、P90次/分、R22次/分,面部潮红,咽无红肿,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腹部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右侧肢体活动受限,右肩关节局部红肿,触之疼痛。血常规:WBC13.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为87%,右肩关节正位片示:骨关节无明显异常。诊断为“右肩关节炎”。给予头孢曲松钠2.0g稀释后日2次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0.3稀释后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第2天,体温最高时38.2℃。治疗第3天,体温最高37.8℃,复查血常规WBC10.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为78%。治疗第4天,体温最高37.3℃,右肩部红肿明显消退,活动受限较前好转。治疗第5天,体温突然升至38.9℃,复查血常规WBC9.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为70%,给予安痛定2ml肌注,并嘱咐病人多饮水后体温降逐渐下降至36.8℃。治疗第6天,体温升至39.3℃,复查血常规WBC8.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为67%,给予安痛定2ml肌注后体温逐渐降至36.7℃,右肩部红肿明显减少,活动明显好转。治疗第7天,考虑为头孢曲松钠引起的药物热,停止使用头孢曲松,继续静点左氧氟沙星治疗,体温最高达到38.3℃。治疗第8天最高体温37.3℃,复查血常规WBC6.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为64%。治疗第9天体温最高时36.8℃,右肩部红肿基消失,活动自如。第10天,所有药物停用观察,体温正常。继续观察3天体温正常。病人回家,随访1周体温正常。

2讨论

药物热是药源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抗生素致药物热是临床较常见的发热原因之一,在不明原因的发热中占的比例不小。对于药物热的诊断尚缺乏特异性标准,目前多根据用药史、临床表现、停用或替代可疑致热药物等综合判断。停用或替代可疑药物后体温可逐渐下降,并多在1~2天体温降至正常,可诊断为药物热对于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出现可疑药物热的病人,也可采取2~3天停用一种药物的方法,但最好首先停用最易引起药物热的药物,并且密切观察体温与停药的关系;若停用可疑药物后体温恢复正常的,应考虑药物热的诊断,否则考虑其他发热性疾病的存在。还可根据临床观察及实验室检查特点不支持感染或其他发热疾病,符合药物热的诊断。应考虑为抗生素引起的药物热。近年来随着抗菌新药的不断出现,使药物热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这种情况与抗生素滥用有关,也与个体体质有关。医务人员应当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主编陈新谦,金有豫等,《新编药物学》第1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