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思考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1

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思考与实践

郑淑蓉

郑淑蓉(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湖北巴东444324)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中《老王》是篇语言朴实而意蕴深厚的散文,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以及人道主义直指学生的精神层面,因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直接又深刻的。读这样的文章,犹如接受一次道德的洗礼;阅读的过程也是人在爱心、平等、人道主义中的一次高尚的旅行。本课教学,试图为学生创设“乐之”的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为语文情感学习创造最佳的效益。故在课堂上需创设出适当的情境,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之面对社会不幸者时,能够伸出援助之手。

1.以情感为纽带,制定课堂教学方案

1.1课前一星期,让几个同学一组详细了解一个身边生活比较困难的人,可以是你的同学、家人、亲戚,乃至毫不相识的陌生人。并对他们的生活状况作一个描绘,再加入你的评论。

1.2在上课之前,筛选同学们的实录。

1.3新课导入中,播放《爱的奉献》乐曲,在背景音乐下,几位同学朗读自己搜集的资料,让同学们投入到人与人的关爱之情中,创设“爱”的情感氛围。

1.4整体感知中,在背景音乐下让学生美读课文,感受文章的内在美。

1.5重点研讨中(老王临终前送我香油、鸡蛋),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

1.6延伸拓展中,让学生成为老王的邻居或熟人,对逝去的老王说几句话,进行情感交流。

1.7结束新课中,在《爱的奉献》音乐下让学生仿写“假如我是,就要。”使情感得以升华。

2.在品读中激发情感

老王是文章的中心人物,作者以自己和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刻画了老王这样一个生活艰难的人,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因此,教学时应重在分析老王这个人物形象及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引导学生注意老王的“善”与“苦”,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在教学设计中,我紧紧围绕老王这个人物形象,让学生品读中认识理解老王,感受生活在底层的弱势群体。其教学过程是:

2.1在新课导入中,学生们收集的材料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怜悯之心,激发了学习课文的热情。

2.2美读老王:通过学生课文的朗读,初步感知老王的形象。

2.3评说老王: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的形式评析老王形象,从而理解老王生活的“苦”和品格的“善”。

2.4品味老王:通过研析“老王临终前送我香油、鸡蛋”,深入理解老王高尚的品格。

2.5怀念老王:让学生扮演角色(如作者、现代中学生等),对逝去的老王说几句话。

2.6关注“老王”:让学生畅谈怎样对待我们的身边许许多多的“老王”,深入理解本文主旨。

此外,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善”及文章最后“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不幸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的理解,也是本文教学重点之一,在教学设计时应加以考虑。

由以上课堂教学设计看出,教师把握住了教材的主旨,拓展教材的弹性空间,让不同的课程资源、信息资源、人文资源、情感资源得以及时开发利用。充分给学生以一些自主选择、自由加工的机会,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加工中学习创造,在不断探索中有所发现,在进一步参与中发展自我,完成认识的变化和飞跃。正因为教师对《老王》这篇课文的目标预设定位准确,引领学生能真正贴近人物,进入角色,体验作品的神韵,领略作品的美感,从而使师生共同步入情感升华的美妙的教学境界。

总之,教师必须关注课堂的即时动态,课堂上总有一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包括他们的兴趣、注意力、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发表的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必须善于倾听、了解、把握学生的思维脉络,善于捕捉并及时纳入临场设计,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