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设计引导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以河源江东新区城市建设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论城市设计引导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以河源江东新区城市建设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李健美

河源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摘要:作为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扮演不同的规划角色。城市设计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本文以河源江东新区为例,研究在城市设计引导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关键词: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

江东新区是河源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承载区,更是推动河源市跨越发展的实践区。江东新区城市建设起步区承载了新区的商业服务业中心功能,是新区建设的试验区、示范区、标杆区。在城市设计引导下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可以引导起步区合理有序发展,对新区的顺利建设起着关键性作用。

图1规划范围

1现状概况

河源位于东江中上游,是珠江东岸的重要水源地,拥有广东省绿色植物最多的土地和最清澈的水系。江东新区起步区位于东江东岸,是承载河源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关键地区。规划区位于河源市中心城区东部,江东新区北端,南北长7.1公里,东西宽3.5公里,总面积为1584.77公顷。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向东江河岸逐渐下降。东江从西侧流过,并在规划区中部与新丰江交汇。现状用地以以农林用地等非建设用地为主,现状建设用地沿江沿路呈带状分布。现状建筑以低、多层居住建筑为主,分布于现状村组用地内。中高、高层建筑多位于公服用地及新建居住小区内。

2规划目标与思路

2.1规划目标

(1)优化城市空间,促进两岸协同发展。抓紧“扩容提质”发展机遇,迎合河源市跨江发展战略,梳理山水,修缮过江通廊,优化城市空间,促进两岸联动、协同发展。(2)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构建公共活动中心。积极分担建成区职能,采用差异性发展策略,建设市级休闲中心、文化中心、金融商务中心、体育中心,构建河源市公共活动中心,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3)发挥景观优势,打造城市会客厅。充分发挥自然景观优势,采用EOD景观先导模式,凸显山水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塑造城市特色会客厅。(4)建设多元慢行交通系统,实现低碳出行。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倡导公交为主、自行车和步行为辅的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2.2规划思路

为增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针对性、科学性及可实施性,规划建立以反映空间特质的城市设计为先导的工作方法,通过开展多专题研究,奠定空间设计的科学基础,提出“专题研究+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多元协同工作方法,打破以往编制控规的封闭与感性从而转变为开放、科学的控制。

(1)以专题研究为基础。以营城思维为核心,从城市生态、空间价值、城市体验三方面着手针对水环境与绿色营城、差异化发展提高城市吸引力、城市价值营造等方面开展多个专题研究,作为规划设计的科学基础及合理依据。

(2)以城市设计塑造空间特质。统合营城与底线思维,充分利用当地丰富自然生态资源创造绿色生态、价值凸显、品质优越的城区环境,切实地将绿色融入城市、将绿色转化为价值、将绿色升华为动力。通过高品质城区的营造为河源可持续发展与“绿富双赢”道路奠定基础、做出示范。提出搭建绿色生态发展与河源特色品质兼具的目标体系,构建“1+N”绿色生态示范体系、绿色基础设施框架和城市价值框架,通过有吸引力的绿色城市产品策划结合自然特征,分片区塑造空间形态和细化功能产品,强化江、山、城风貌的特色,塑造伴山伴水的空间特质。从出行环境、文化氛围、特色项目等方面进行活动体验设计,构建引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公共活动体系设计,提升城区的趣味性。

图2工作框架

(3)以控规落实城市设计构想。规划采用“整体设计、分区控制+一般引导+重点管控“的策略将城市设计转化为控规的管理语言,将空间设计落实于法定文件内。

图3规划结构图图4城市设计总平面图5土地利用规划图

3规划主要内容

3.1功能结构

在充分保护生态环境和顺应自然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区内的地形地貌、区位条件、现状建设空间布局等因素,采用“轴线驱动、板块发展”的空间发展策略,形成“一环、三轴、三核、三心、四片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一环”:以景观路为线,串联各个功能核心的公共活力环;“三轴”:通过建设大道联系新市区,河紫路联系老城区,通过东环路联系东源及紫金片区的三条功能拓展轴;“三核”:结合区位、景观要素、自然生态环境、片区功能布局等情况。规划在两江交汇处依托突出的区位与景观优势设置商业商务核心、在河紫路以南依托科技服务片区设打造兼具人文教育与科技服务的人文科技核心、在东环路以东结合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设置康体休闲核心;“三心”:结合居民点,强调品质生活,设置三处生活服务中心;“四片区”:结合用地功能布局,以主要交通路干道将规划区划分为商业商务、人文微创、养生智慧、科技服务四个功能片区。

3.2城市设计

规划通过“水泊沟回、三幅画卷、漫游城区、三城一气”四大城市设计构想,形成“丘水趣城”的发展愿景。以建设河源市现代城市服务、现代产业与城市生活,活力紧凑、产城融合,景城一体,宜业、宜居、宜游、宜闲的绿色生态示范区为总体发展目标,基于功能布局、交通系统、公共空间、空间形态等制定“绿色生态”+“城市设计”联动的管控指引,明确整体性的建设目标及管控重点。

3.3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区内城市建设用地总量为1471.27公顷(人均93.11㎡),主要由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六大类构成。

3.4控制体系

采用“控规图则+城市设计控制导则+绿色生态示范区建设控制导则”的形式,构建控制体系。控规图则主要确定用地性质、容积率、建设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等控制指标。城市设计基于功能布局、交通系统、公共空间、空间形态等方面的系统设计,明确整体性的建设目标及管控重点,并结合控规单元分区,对项目开发、公共空间、建筑风貌提出细致导控。绿色生态示范区规划以“1+N”体系为出发点,分别从水资源与水环境优化、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城区生活品质提升、城区管理运营智能化四大方面的14项指标进行管控,并会同城市设计导控有效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图图则。

图6控制体系

4项目特色

(1)三成一气。通过功能、交通、景观、体验系统的对接,实现江东新区借势起步,同时激活老城和现有新城,推动整体发展。(2)水泊沟回。搭建统一景观价值、公共空间、生态基础设施的整体框架,保障品质的均好性,为生态示范、品质特色营造、可持续运营奠定基础。(3)三幅画卷。结合空间特征,分片区塑造空间形态和细化功能产品,营造景城融合、多样化、名片化城市空间,打造伴山伴水特色城市产品。(4)慢游趣城。从出行环境、文化氛围、特色项目等方面进行活动体验设计,提升城区的趣味性,引导以绿色健康生活核心。

本次规划借鉴了先进城市设计理念,推动了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优化调整。构建“专题研究+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思路,确保了城市设计意图“无损化”传递到规划设计要点,有效指导开发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小晓.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市设计管控研究[J].江西建材,2016(16).

[2]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结合的城市设计实施路径探索——以南京仙林副城青龙片区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6(3).

[3]融合城市设计与项目策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探索—贺州市世界客家文化公园规划实践[J].江苏城市规划,2013(S3).

作者简介

李健美,河源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