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1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张春冬

张春冬山东省平度市蓼兰镇蓼兰小学266731

健康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小学生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其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小学生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儿童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那么,针对成长期的学生,教师应如何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首先,教师要跨越陈旧的“代沟”,平等对待学生。现代教育环境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会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

二、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要想办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要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关注学生心理,持之以恒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地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在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应具有以下特点: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地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不断地培养。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要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四、加强特殊心理困扰的辅导

我们的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前期,由于自身的弱小和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的缺乏,特别容易被坏人欺负、诱骗甚至残害。当学生遭遇某种危难时刻时,往往会不知所措,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不易为他们所能排解,也经常为大人们所忽视。这提醒我们,如何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对于由特殊事件引发的特殊青春期性心理困扰,我们应本着尊重、保密、热情的原则进行个别心理辅导。1.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消除学生紧张、戒备的心理,建立起对辅导老师信任情感,激发求治的愿望,增强治愈的信心。2.让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宣泄,将自己的烦恼、苦闷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以释放心理负荷。此时,辅导老师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劝慰和帮助。3.进行放松训练,松弛紧张的情绪。4.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提高学生自尊和自信的程度,建立对自身身体的安全感和躯体印象的完美感。5.培养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消除悲观、自卑、多疑的不良情绪体验。6.指导学生及时适当地把自己的情感、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及其它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娱乐活动。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儿童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儿童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总之,小学阶段是人生长发育初期,这一时期生理发育很快,而心理则几乎从零开始。尽管孩子入学前受到家庭的一些影响,但是这与学校教育阶段相比,则显得微乎其微,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人格、兴趣爱好及各种技能等都将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人的潜能(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等)也将初步得到开发。我们只有从小抓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