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通辅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血栓通辅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曹杨

贵阳市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贵州贵阳550014

摘要:目的:对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过程中血栓通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分析,从而为相关医疗机构科学有效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条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所收治的患有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名,利用统计学上的随机原理把100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50名。为了更好的探究出血栓通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在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为基础的治疗方式,在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除了基本治疗方式的采取外还要在治疗过程中加以血栓通的利用。在对两组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VA、BA血流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表现为痊愈的人数为15名,是研究总人数的30%,在经过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的人数为20名,是研究总人数的40%,治疗完成后患者病情没有好转迹象甚至出现恶化趋势的患者人数为15名,是研究总人数的30%。在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表现为痊愈的人数为18名,是研究总人数的36%,经过治疗患者病情出现明显好转的人数为24名,是研究总人数的48%,经过治疗后患者病情没有好转迹象甚至出现恶化的患者人数为8名,是研究总人数的16%。在经过治疗活动后,研究组患者的VA、VB血流状况的改善状况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在统计学上具有一定的意义。结论:把血栓通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运用到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过程中,治疗效果较为明显,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其的应用,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条件。

关键词:血栓通;辅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目前颈椎病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因此相关的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其对我国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相关医疗机构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条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是我院在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所收治的患有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本次研究的患者人数共100名,其中男性54名,女性46名,平均年龄为54岁,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9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7岁。患者的患病病程有所不同,其中最长的为18个月,最短的仅为15天。所有被纳入的研究对象均经过X光线的确诊,在X光线的照射下可见须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椎体退行性变、小关竹紊乱,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可见椎动脉供血不足,12例血管造影发现单侧椎动脉变细、扭曲。把两组患者利用计学上的随机原理把100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50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上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

1.2方法

研究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15ml,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300ml,1次/d,并配合颈椎牵引多功能治疗(按摩、理疗、针灸、离子透入等),以及中西药外敷,患者通过2周治疗(重症可以持续3周治疗),症状全部缓解并无其他不良主诉。对照组只给予颈椎牵引多功能治疗及中西药热敷2周。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的收集以及分析所采用的软件均为SPSS11.0,所有数据在统计学上均具有一定的意义。两组数据之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2结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表现为痊愈的人数为15名,是研究总人数的30%,在经过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的人数为20名,是研究总人数的40%,治疗完成后患者病情没有好转迹象甚至出现恶化趋势的患者人数为15名,是研究总人数的30%。在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表现为痊愈的人数为18名,是研究总人数的36%,经过治疗患者病情出现明显好转的人数为24名,是研究总人数的48%,经过治疗后患者病情没有好转迹象甚至出现恶化的患者人数为8名,是研究总人数的16%。在经过治疗活动后,研究组患者的VA、VB血流状况的改善状况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在统计学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3讨论

CSA是社区中老年人群常见病,伴有因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目前在对其进行治疗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其进行中医治疗。中医属“眩晕”范畴,多因肝风内动,风阳上扰清窍,或因气血不足,髓海空虚,精血不能上荣清窍,复感外邪,致经络不通,气血痹阻,从而眩晕。现代研究认为,针刺头部穴位可以增加头部血管血流量,改善椎一基底一脑动脉供血。针灸治疗CSA的作用机理主要为改善椎动脉、基底动脉、脑动脉的痉孪或狭窄,提高血流速度和局部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内径,增加血管弹性、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的顺应性,增加脑血流量。百会穴为诸阳之会,又与足厥阴相交,为治疗眩晕之要穴,针刺百会可以疏通诸脉,使清阳上升,气血上荣;风池穴为祛风之要穴,针刺风池,对患者椎一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具有双向、调竹作用,对血管痉孪为卞导致的血流增快有极显著的调理作用完骨属足少阳之穴,具有平肝熄风、安神定痈功效,天柱为足太阳膀肤穴,为治疗须椎病有效穴;内关为心包经穴,有宽胸理气,安神定志功效;须夹脊穴深处为双侧椎动脉,针刺须夹脊穴可以改善椎动脉供血及局部组织供血供氧。在对其进行中医治疗的过程中加以血栓通的应用,其治疗效果将会更加好。单纯使用疏通血管的药物对动脉硬化血管本身的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因椎动脉受到压迫及牵拉的病因未去除,故治疗效果欠佳。配合牵引和多功能治疗,使颈椎的不良结构恢复和改善不良的姿势,使增生缓解,减轻对椎动脉的不良刺激效果显著的结构和牵拉椎动脉的刺激。

参考文献:

[1]甘照儒.血栓通粉针剂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J].现代医学,2014(08)65-66.

[2]陈旭,吴旭霞,赵喜荣.注射用血栓通联合抗生素引起五例ADR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2):102-103.

[3]韩莉莉.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颅多普勒检测与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09):654-655.

[4]吴宇.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颈椎病[J].黑龙江医学,2013,37(11):1101.

[5]徐印坎.颈源性眩晕暨椎动脉型颈椎病[J].颈腰痛杂志,2009,30(5):387-388.

[6]王忠,张明平.刃针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4):51-53.

作者简介:曹杨(1979-)男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急诊急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