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临床检验中的误差来源分析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血常规临床检验中的误差来源分析探讨

曲选

烟台市牟平区武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烟台2641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常规检验中出现误差的来源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进行血常规检验患者资料72例实施回顾性分析,通过全自动分析仪对不用采集方法、不同采集位置、存放时间以及不同温度的样品实施比较。结果:血常规检测一般会受到存放温度、时间和方法学影响,标本在采集之后4小时和及时测量比较显示,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以及红细胞四项指标数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和2小时数值比较变化不大,2小时内实施检测最准确;标本保存在室温和冰箱冷藏48小时内的白细胞总数改变不显著,微量加样器以及自动稀释器采集样本结果一致,但是一次性血红蛋白吸管结果显著较低,准确性比较差。结论:医院需要提高对检验工作者的理论知识培训以及实践能力培训,使其能够了解血液样本的各类影响因素,对于样本检测之前以及之后的质量严加把关,减少由于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准确性;误差

血常规检验属于临床中最简单并且最基本的一项血液检验,临床中也将其称之为血细胞检验,指的是通过对患者血液中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以及白细胞等计数实施检测,血常规检验在血液病诊断中的作用非常重大,对于疾病的鉴别和诊断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临床检验的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很多临床实践显示,实验室检验结果与患者主诉比较更加的客观、灵敏和准确,临床中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常会依赖于实验室诊断[2]。本文选取进行血常规检验患者资料72例实施回顾性分析,通过全自动分析仪对不同采集方法、不同采集位置、存放时间以及不同温度的样品实施比较,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进行血常规检验患者资料72例实施回顾性分析,72例患者血常规标本全部为新鲜EDTA-K抗凝,按照规范操作标准对患者血液样本实施采集;样品采集之后所有患者全部进行常规治疗,将检验结果记录于患者病例中。

1.2方法

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特点条件和时间下,为血常规标本实施集中检测,对产生误差的来源进行分析,找到质量控制方案。通过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血常规检测一般会受到多种因素干扰,其中包括抗凝剂选择、采集方式、采集器材、温度湿度等,本文从时间、方法和温度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在常温和冷藏情况下、血样标本立刻检测以及采集2小时、4小时检测、微量加样器、血红蛋白吸管和稀释器对血常规检测造成的影响[3]。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血常规检测一般会受到存放温度、时间和方法学影响,标本在采集之后4小时和及时测量比较显示,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以及红细胞四项指标数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和2小时数值比较变化不大,2小时内实施检测最准确,详细数值见表1;标本保存在室温和冰箱冷藏48小时内的白细胞总数改变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值见表2;微量加样器以及自动稀释器采集样本结果一致(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一次性血红蛋白吸管结果显著较低,准确性比较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不同存储时间检测结果比较

3讨论

引起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因素包括:人文因素,主要为采集方式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例如采集人员的技术不熟练引起采集过程动作比较慢,在注入顺序上出现错误等使血液产生凝固,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患者自身因素,其中主要包括精神、年龄以及性别等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大部分患者白细胞数量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例如妊娠女性白细胞数量会出现显著升高;试剂因素,血液标本采集之后需要实施抗凝,在选取抗凝剂和使用比例方面对检验结果会产生影响[4]。通过对本文分析研究显示,血常规检测一般会受到存放温度、时间和方法学影响,由此可见,血常规检验不但需要较强的理论性,更需要强大的实践力,因此检验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了解血常规检验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减少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出现,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丛玉隆.影响血液学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C].2012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血液学、体液与实验诊断与质量控制研讨会.511.

[2]ICSH.Referrencemathodfortheenumerationoferythrocytesandleuko-cytes[J].ClinLabFlaemat,2012,16:131138.

[3]鲁家才,李明.血细胞分析对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分析[J].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13,25(3):284285.

[4]沈伟峰,金晓东,邓平杨,等.血细胞分析室内质控方法的选择与比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27(2):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