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的素质教育牛国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2

浅谈初中语文课的素质教育牛国瑞

牛国瑞

牛国瑞河北省涉县合漳乡白芟学校

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冲击应试教育之际,身处第一线的教师决不能盲目趋从,决不能美其名曰搞素质教育,而忽视了对知识的讲述,忽略了学生成绩的提高,更不能放弃课堂这块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教育教师自身全体学生学习方法

在素质教育全面冲击应试教育之际,身处第一线的教师决不能盲目趋从,决不能美其名曰搞素质教育,而忽视了对知识的讲述,忽略了学生成绩的提高,更不能放弃课堂这块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绝不是一对矛盾的概念,课堂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搭建了坚实的平台,比如在教学中坚持抓课前3-5分钟演讲、作文教学、课堂教学的鼓励性评价等,定能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综合提高,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审美情趣,陶冶了学生的个人情操,更能大大地提高学习兴趣。

一、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

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湖南省某市一个中学,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经验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学校与教师签定了转化差生的责任制,转化要承包到人,其中某班有位许学生,入学时他的学习成绩、听说读写素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都比较差。在教师转化差生的集中攻势下,经过两年,他的成绩跃居为全班第一,并在全校1000多名同学中参加“十佳”竞选。这个奇迹的出现,用该校校长话来讲,就是:“教育好差生,是教师最大的德行,是教师最高水平的体现。”可见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采用高素质的教育行为,才会把原来的“差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应试教育只面对少数学生,是一种被扭曲的教育。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都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人才是有层次、有类别的,每个人的才能及其所获得的成就自然存在差异,社会需要各种类别、各个层次的人才。一个人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那他就是一个事业的成功者,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宋代理学家朱熹曾经指出:“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素质教育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都能成为基本素质合格的毕业生。特别是对后进生,更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其兴趣和才能所及的一切领域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学生要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有人说:“今后的文盲将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说明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语)指出了人类文化科技知识的发展和积累是无限的。面对这无限和有的矛盾,作为孩子的老师应该怎样发挥孩子“有限”的作用,培养出聪明的脑袋呢?关键是在教给孩子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时,训练孩子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最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1)乐于预习。预习是上课之前的自学。预习可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上课时能有目的地听教师讲解、指点或启发,对知识的领会可进入更高境界;预习还可加强做笔记的针对性,即着重记书上没有的部分,书上有的可以不记或小记;预习更能促进学习的主动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甚至可扫除课堂学习中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率,减小因听不懂而浪费的学习时间。因此,预习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2)善于听课。一个孩子掌握了听的艺术,他的前途是无限的。因为专心听别人讲话不仅带给你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多新知识。听老师讲课是知识的主要来源,老师一节课所讲的内容,可能是一个科学家一生研究的成果,或者是上千人总结出的经验,因此,学会学习,掌握听的方法非常重要。要提高语文听课效率,上课时就要精神集中,当堂掌握,学会思维方法,提高创造能力。(3)喜于阅读。在现代社会中,阅读是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开拓思维的主要途径。在语文学习中,不阅读便不能获得丰富知识,不能提高理解能力,更不懂得如何写作。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而要提高阅读水平,还要掌握阅读方法。

四、提高审美意识,学会鉴赏创造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到底什么是美呢?美是一种文明,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奉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知道: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有血有肉的过程中,始终高扬着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主题;美丽之所以永恒,正在于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和渴望。如读《听潮》可让学生领略到大海的美;看《故宫博物院》可欣赏到我国古代帝王宫殿的建筑美;学《苏州园林》可看到园林设计的艺术美;读《这不是一颗流星》,我们还可以看到人性的美。由此可见,对社会生活美的欣赏和把握这对于愉快生活和健康成长,尤有意义。当今社会生活现象纷繁复杂,有时令人很难分辨,特别是中学生,涉世未深,很容易受外界的不良影响,随波逐流,轻信盲从。语文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尝试分析和鉴别种种社会现象。经过反复的思考和训练不断培养学生鉴赏社会生活美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学会鉴赏美,还要让学生学会创美。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更有价值。语文教学离不开语言,通过语言,人们可以观察到一个人的道德情操、文化水平和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修养。因此,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美。学习运用语言创造文章美,体现人物的性格美。让青少年在学习中不断追求完美的人生价值。

语文是一门工具科,中学语文教学又是关键的衔接教学。因此我们要根据语文课的特点,发挥优势教书育人,尽力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