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肌膏外用治疗臁疮30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生肌膏外用治疗臁疮30例

宋歌今

宋歌今(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115003)

【摘要】目的观察生肌膏治疗臁疮的临床效果。方法下肢疮面清创消毒后,将生肌膏外敷于疮面上,每日换药一次。结果治愈22例,占73.3%,显效7例,占23.3%。

【关键词】臁疮生肌膏

臁疮又称“裙边疮”、“老烂腿”,是发生在胫部内臁或外臁的慢性溃疡性疾病,西医称作下肢慢性溃疡。此病以溃后经久难敛或虽敛而易复发为基本临床特点,多由久站或负重而致下肢脉络瘀滞不畅、肌肤失养、郁久化热、热壅肉腐而致。多属阴证疮疡的溃疡,临床中多见于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

1临床资料

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于《臁疮之诊断标准》为依据,并根据病史,结合发病部位,有典型的下肢溃疡症状和体征作为纳入标准。局部先痒后痛,色红,糜烂,迅速转为溃疡。溃疡大小不等,呈灰白色或暗红色,病久溃疡边缘变厚,皮色暗黑,漫肿或伴有湿疹,反复发作。本组所收集的病例均为住院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0—75岁;病程最短5周,最长11个月;溃疡面积最小1.5cm×2.0cm,深约0.5cm。溃疡面最大的8.5×5.5cm,深约1.1cm。小腿静脉曲张合并溃疡者19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诱发4例,外伤后感染久治不愈者1例。

2治疗方法

2.1药物制备

由本市中医院生产。药用煅炉甘石、滑石、白芨、冰片等。制法:先将白芨、冰片等研成极细面,然后将炉甘石粉、滑石粉兑入,用香油调成膏状即成生肌膏。

2.2用法

使用方法:行疮面常规消毒,清洁创面,清除腐烂坏死组织;将备用的生肌膏均匀摊涂在无菌纱布上,厚度均匀,约5mm为宜,轻轻覆于疮面上,然后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疮面每日更换1次。

2.3全身治疗

急性感染期予以全身抗感染治疗,并内服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中药,方以萆薢渗湿汤合三妙丸加减,常用萆薢、黄柏、防己、忍冬藤、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苍术、牛膝、丹参、赤芍等药,以使湿热瘀毒渐化,脉络通畅。气阴不足者,宜益气养阴。同时注意卧床休息,患肢抬高15—30度,促进患肢静脉回流,利于溃疡创面愈合,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需控制血糖及饮食。

3治疗结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临床疗效标准。治愈:疮面愈合,结痂并脱落22例,占73.3%;显效:疮面缩小,分泌物减少,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7例,占26.7%;无效:疮面无变化或恶化1例。总有效率96.67%。

4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静脉瓣膜功能受到破坏使血液回流不良,静脉高压,造成组织与动脉问营养交换减少,组织缺氧,代谢产物清除功能显著下降而引发[1]。多继发于下肢静脉曲张,部分病例同时合并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加之受血管生理解剖位置的影响,小腿臁部较易发生溃疡,故中医称之为“臁疮”。多因湿热、热毒之邪侵袭机体,湿热下注,阻于脉络,湿瘀互结,郁而化热,导致热盛肉腐,皮肤破溃而难愈。

生肌膏方中主药之一煅炉甘石,解毒力弱,但以收湿防腐、敛疮生肌见长,多用于疮疡溃后、脓水淋漓而疮口不敛者。药理实验证明,炉甘石可降低局部血管通透性及促进局部微循环,尤其经炮制后,炉甘石所含碳酸锌可生成部分氧化锌,有收敛抑菌作用,能使黏膜创面形成薄膜,即可防止外来刺激,又能抑制细菌繁殖;滑石粉,其主要成分为硅酸镁,外用可清热,吸收水湿,并能形成被膜保护创面,促进结痂;白芨具有药效的部分主要是它的假鳞茎,具有很好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功效;其含有丰富的淀粉、葡萄糖、挥发油及粘液质等成分;白芨粉有良好的消肿生肌、促进局部炎性水肿和溃疡愈合等作用;外敷治疗创伤出血、痈肿、烫伤、疔疮等能收到较好效果。冰片、俗称“龙脑香”,外用可清热解毒、泻火止痛,其主要成分为龙脑、异龙脑、樟脑,均有抗菌作用,且对液体的渗出和组织水肿等炎症过程有抑制作用,并拮抗PGE和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诸药合用共奏祛湿收敛,生肌止痒之功效,故临床生肌疗效显著。

对于本病,宜内外兼治,并重用中药外敷之举可收到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借鉴。

参考文献

[1]郑勇.唐汉钧教授.辨证治疗臁疮规律拾萃[J].中医药学刊,2005,23(3):40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