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班级中集体荣誉感与合作意识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2

试论班级中集体荣誉感与合作意识的培养

应彩芬(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大岙乡中心小学325000)

【关键词】集体荣誉感;合作意识;误区;培养

Discussesintheclassandgradethecollectivesenseofhonorndthecooperationconsciousnessraise

YingCaifen

【Abstract】Theclasscollectiveisasmallsociety.Becausethestudentfromthedifferentfamily,hasthedifferentfamilyexperience,receivestheeducationisdifferent,wayonetreatspeople,mannerhandlingmattersisinfinitelyvaried,itsinpidualitycustomisalsodifferent.Speciallypresent’schild,becausetheparentsspoil,causedtheiracquisitiveinstincttobestrong,theweakwillthedisposition,lackedthecompetitivespiritandthesenseofresponsibility.Furthermoreinpracticalwork,teacherinchargeteacherincollectivesenseofhonorandcooperationconsciousnessexistenceerroneouszone.Whatbutwemustraiseissociety’sperson,wemustraisestudent’scollectivesenseofhonorandcooperationconsciousness.Howthereforetoraisestudent’scollectivesenseofhonorandthecooperationrealizesimminently.

【Keywords】Collectivesenseofhonor;Cooperationconsciousness;Erroneouszone;Raise

班集体是一个小小的社会。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家庭经历,受到的教育不同,待人接物,为人处事千差万别,其个性习惯也不同。特别是现在的孩子由于父母溺爱,造成了他们占有欲强、意志薄弱的性格,缺乏竞争意识和责任感。如何使他们在校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坚强的性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意识。责任心的培养引起人们的关注。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而且小学阶段正处于集体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对于班集体中集体荣誉感不强,合作意识淡薄的学生,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都有他最渴望得到的东西。有些孩子渴望得到承认,有些孩子渴望得到成功,有些孩子渴望得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有些孩子渴望得到自己认为的自由。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的人,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

1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老师在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存在的误区

1.1过分崇尚个人发展,忽视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的教育。不少老师对学生进行的学习目的教育,其内容就是“不努力学习,将来就会没有工作,没有出路,就会被社会淘汰”。这种教育在强化学生个人发展功利化意识的同时,也无形中向学生渲染了“社会就是自私的,社会就是这样残酷”的氛围,像某教师对学生所说的“读书就是为了赚大钱、娶美女”,就是这种教育误区的典型代表。这种观念实际上是“应试教育”思想在学校教育中的反映,当教师把教育“培养集体意识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功能抛到一边的时候,学生就只有在追求个人发展中,淡化甚至丢掉了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1.2缺乏大局和发展的观念,导致学生和班级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有的老师也很重视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但思维狭隘,当在活动竞赛或其他方面的竞争中,暂时落后于别人或别的班级时,不是用发展的眼光去教育学生寻找差距,迎头赶上,而是总挑别人或别的班级的缺点,甚至怀疑学校的公平与公正。这种做法不仅影响班级之间的团结,容易导致班级和学生之间对立,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今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影响班级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

1.3认为学生的集体意识会在集体生活中自发形成,因而无须去进行刻意的培养。这种认识是典型的“教育无用论”,它忽视了教师在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中的作用和责任,以这样的思想去教育学生,必然使学生形成个人主义和帮派意识,良好的班集体是不可能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上述在班集体建设中所出现的误区,有的是教育思想和观念问题,有的是教育方法问题,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

2.1领导、观察、激发:通过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使得孩子意识到在学校必须尊敬老师,必须承认老师是班集体的领导者。用心观察这类学生,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表扬他们不经意的举动给班级带来的荣誉,激发他的集体荣誉感。

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共同奋斗目标为前提的。正确、鲜明的奋斗目标是维系师生为之奋斗的共同纽带,是班集体前进的动力。马卡连柯说过:“真正的集体,并不是单单聚集起来的一群人……而是在自己面前具有一定共同目标的那种集体。”在班级管理活动开始时,就让学生参与班级目标的制定,把“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当主人,通过全体学生集思广益、讨论酝酿,最后制定出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样的自定目标,明确而真实地存在于学生的大脑中,使学生确立班级的努力方向,做到人人心中有谱,然后按照目标设计实现的过程和方法。这样的目标才能表现学生的意愿、才具代表性。统一了全班同学的认识,投学生所好,让集体目标成为个体目标的总和,激励每一位学生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奋斗。

2.2开展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现场教育与鲜活生活学习的好课堂,学生从中可以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得到激励,从而使集体荣誉感不断得到升华。自觉维护集体荣誉。通过理性分析个人与集体、小集体与大集体的关系,明白集体荣誉与个人自豪感的关系,并结合每周的全校三项竞赛的评比活动,让学生明白夺“星星”人人有责,得到“星”是集体也是每个同学的荣誉,保持流动红旗是全班同学的骄傲。如“运动会”、“跳绳比赛”、“广播操比赛”、“联欢会”,各种比赛及活动,都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极好机会。在开展这些活动中我特别注重引导、调动集体荣誉感不强的同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其感受到集体荣誉跟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以便增强其上进心和自我克制能力,齐心协力为班集体争光。学生们取得了成功必然会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当他们尽情体验胜利的欢乐时,集体荣誉感便已形成。

教育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为班级出谋划策。没有自己心血参杂的东西,任何人都不会去珍惜。让学生在实践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如运动会上接力赛、篮球赛,实验课上交流合作,活动课上实践活动等,让一些合作意识差的学生不仅体会自私的不足,更让他们体验到集体力量之大,使他们能融于集体,并为集体贡献。

在开展班集体活动中,要注重启发和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重视每个学生的价值,让他们做集体的主人,在集体活动中唱主角,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适应,实现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能为集体争光。荣誉感的形成必须要有他的心血付出。那么当荣誉到来的时候,也必须让他能感受到这份荣誉才行。因此,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创造荣誉并且分享到这份荣誉,才是使学生最终融入班级产生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的一条捷径。

2.3让个性在集体中张扬:提倡在集体中发挥每个人的优点与特长,让学生在张扬自己的个性的同时,感受集体的力量。不管是班里的哪个同学竞赛得奖、文章发表、绘画作品展出、参加公益活动等等,我都会在班会上进行表扬,为他庆祝,并让学生以他为荣,因为他是我们班集体的一员,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发挥特长的积极性,更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每个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应是平等、团结、友爱、互助、民主的人际关系。这种类型的人际关系把队员组成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使学生意识到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个人的力量像大海一朵浪花那样微小,许多工作都要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我们在集体活动中安排好通过集体成员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培养学生遇到困难录求合作的能力和主动参与的意识。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同学,以谦逊的态度学他人之长,主动与他人合作,从小养成集体协作的精神。甚至与学生重温“一把筷子”的故事,以帮助其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5培养学生负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同时,也着手培养其合作意识。首先学校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参加课内外的实践活动,其次教师组织的时候要多方面地考虑学生的层次和结构,分配不同的任务,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再者,让学生在此过程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主动性地位和不可缺少的作风,增强其责任感。活动后可引导他思考在科学、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有多少事情都是没有合作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培养合作意识。结合小组捆绑式评价机制,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学习能力强的帮助学习一般的学生学习,建立小伙伴关系,学习一般的学生给学习差的学生当小老师等,有意识的安排一些练习...这样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开发了学生智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需要班主任自身具有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这不仅是一个班主任的个性问题,更是班主任个人的精神境界问题。因此,班主任工作并不是人人能为的工作,学校在择优选拔班主任的时候,就应当把老师是否具备了这样的精神境界,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当班主任真正懂得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并能正确有效地开展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活动时,学校的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水平就能得到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