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1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

王桂林

昆山市葛江中学王桂林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有这样的要求:“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改善以往的“接受式学习”这一教学方式,而教学方式决定了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不同,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

为促进有效的数学课堂学习,我们常在平时的课堂中渗透变式教学。

1.概念性变式

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比较抽象的,一直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在进行“分式”概念的教学中,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以下各式有何共同的特点?■,■,■,■,■。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归纳得出这些式子的共同特点是“分母中都含有字母”,从而得出分式的概念。到此,学生对这一概念仅是初步的认识,是肤浅的,对分式的概念的理解尚未透彻。可再加这样一个变式题:从3,4,5,x,y,z中选取若干个数字或字母,组成两个代数式,其中一个是整式,一个是分式。这里可以有很多种组合。有学生说的两个代数式是■与■,妙极了!

通过这样一个变式题,笔者发现,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使得原本枯燥的概念形象生动起来。这里还有整式与分式的概念的比较,有了这一比较,学生加深了对分式概念的理解。

2.程序式变式

我们在进行分解因式(十字相乘法)的教学中,常按照以下的程序来进行例题的教学: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x2+6x+8,(2)y2-5y+6,(3)-x2+10x+11

第(1)小题的二次三项式各项系数都为正,第(2)小题有个变式,将一次项系数变为负的,同样,第(3)题也有个变化,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出几题作为课堂巩固练习,也能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但总显得深度不够。可设计如下的变式题:a,b取何值时,可使下列各式能分解因式?x2+ax+6,y2―5y+b,x2+ax+b。

通过上例,学生很容易得出a可取5,b可取6。但很多学生很快就发现了a,b还可取其他的值,这时思维的闸门被打开,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发现前面两题的a可取±7,±5,b可取±6,4,至于第3题,讨论得就更加热烈了,几乎全班每位同学都能说出一对值来。没想到这样一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3.典型例题的变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例题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数学例题的教学是不是有效,灵活多变的例题呈现方式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进而达到巩固已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有这样一个例题:如图,某工厂有一块形如锐角三角形ABC的空地,现要在该空地上建一栋职工宿舍大楼,已知边BC=60cm,高AD=40cm,大楼基地EFMN是矩形,点M、F在BC上,点E、N分别在AB、AC上,且EF︰EN=2︰7,求这栋大楼的占地面积。

此题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它是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先要证明△AEN∽△ABC,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求出矩形的边长EF、EN的长,进而求出矩形的面积。此题可作这样的变式:

变式1,将矩形EFMN改为正方形,BC=60,高AD=40,求正方形EFMN的边长。同上题的解法,学生都很快能作出解答。

变式2,将锐角三角形改为直角三角形,即在△ABC中,∠BAC=90°,BC=100,AC=40,四边形EFMN为正方形,求正方形EFMN的边长。此题呈现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这一基本图形,可利用三个直角三角形都相似求出AD的长。

通过这两个变式,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习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育形态的变式

有时定义、定理、推论等的呈现方式过于形式化,在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尤其是那些对数学本来就不怎么感兴趣的学生,就认为数学过于抽象,不符合自己的思维习惯。其实,我们可将那些枯燥的数学概念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去,将原有的教育形态适当“变式”。如讲坐标的作用,现在都说它表示位置,“电影院中第几排第几座”,这当然也是一种教育形态,有些教师的做法更好,他们把两根标有红色箭头的塑料长绳带进教室,让一位学生做原点,垂直地形成坐标系,教室内的每一位学生对应一个点,即每对坐标对应一个学生,他还请横坐标与纵坐标都是正的学生站起来(第一象限),横坐标与纵坐标都是负的学生站起来(第三象限),横坐标等于纵坐标的学生站起来(一条直线),纵坐标等于零的学生站起来(x轴),这样的“变式”,把坐标的价值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出来,最重要的是课上充分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课堂精彩纷呈,高潮不断。

变式训练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进学生有效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令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