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骨缺损修复设计临床分析

/ 2

上颌骨缺损修复设计临床分析

李嫣1单宏志

李嫣1单宏志2

(1山东省威海市口腔医院264200;2荣成妇幼保健院264300)

【关键词】上颌骨缺损修复设计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181-01

1I类缺损的修复设计

I类颌骨缺损的特点是缺损区位于硬腭中部,未损伤牙列,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而主要影响语音和吞咽功能。因而修复的重点是解决口鼻腔的封闭,恢复患者的语音和吞咽功能;修复体设计的重点是修复体的固位与密封[1]。可采用下述二种修复设计。

1.1硅橡胶阻塞器

这种设计主要适用于直径在2~3cm间、缺损区鼻腔侧有足够的组织倒凹的缺损区。以分瓣印模法和分层印模法结合的方法制取缺损鼻腔侧和口腔侧的印模,将阻塞器的边缘设计到鼻腔侧倒凹的2mm处,阻塞器鼻侧边缘厚度为1.5mm,阻塞器中部厚度为2mm,而阻塞器口腔侧边缘伸展到缺损区边缘2~3mm处,边缘呈缓坡状逐渐与腭部粘膜移行。整个阻塞器横断面呈X形,当修复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进入鼻腔后,依靠硅橡胶的弹性恢复原形状,即可使阻塞器稳定地保持在缺损区上,封闭口鼻腔交通,可以有效地恢复语言和吞咽功能。

1.2支架式修复体

这种修复体适应证广泛,可用于大小范围不等的I类缺损,且不受鼻腔侧倒凹状况的限制。采用个别托盘法或分层印模法制取上颌及缺损区印模。在模型上填去倒凹,在双侧前磨牙和磨牙上设计4个卡环,使修复体呈四边形。修复体的腭部边缘线应在缺损区边缘外6mm左右,以确保缺损区的密封,同时又尽可能减小修复体体积;若缺损区大,则基托覆盖整个上颌。将修复体上端伸展入缺损腔中,高度一般不超过1.5cm,以免影响通气或鼻腔的共鸣作用。如缺损区<2cm,则可将修复体顶端适当伸入缺损腔,无需显著增加高度。缺损区>2cm,则修复体一般均应做成中空式,以减轻重量;这类修复体可采用连模铸造的金属支架上连接塑料的阻塞器,也可直接用塑料做成大基托式的中空修复体。当上颌牙列有缺损时,修复体还可与义齿结合,做成义齿式阻塞器。

2Ⅱ类缺损的修复设计

Ⅱ类缺损为一侧部分上颌骨缺损,有牙列及支持组织的缺损,它的特点是缺损区较小,缺损区可为游离端(Ⅱ2)或非游离端(Ⅱ1)[2]。设计的重点是封闭口鼻腔并做好支持设计,有效地恢复咀嚼功能。

2.1Ⅱ1类缺损

位于颌骨前部,通常采用阻塞器式义齿修复。紧邻缺损区的中切牙、侧切牙及后牙作为基牙,将修复体设计为三角形或四边形支持。作为基牙的中切牙、侧切牙用3/4冠或烤瓷联冠相联结。如基牙骨吸收明显则应加上尖牙,形成一个整体,将联冠舌面窝加深,呈窝状,以便放置牙合支托。也可以在侧切牙和尖牙之间设置切钩,在缺损区的远中邻牙上,设计近中支托或近远中支托,将修复体的基托伸展到对侧牙弓,于尖牙或第1前磨牙和第1磨牙设置间隙卡及支托,形成三角形或四边形设计。如采用金属基托,则需加强前后腭杠,使连接体成为刚性连接,以更有效地承负和传递牙合力;如设计塑料基托,除同前述的支持设计外,应适当增加基托面积,以减轻基托下组织的压强。在患者健侧同时还有缺牙时,则可采用双侧牙缺失的修复与连接方式,使修复体形成一个整体。这类缺损通常较小,对发音影响不大,因而修复体进入缺损区的阻塞器部分的高度无须很高,也不必充满整个缺损腔,一般设计在1.5cm高度。

2.2Ⅱ2类缺损

形成一个后部单侧游离端。这类缺损设计的重点是修复体的稳定,特别是抗下沉的设计。

将邻近缺损区的2~3个余留牙,以全冠或3/4冠固定,使之形成一个整体,以便有足够力量对抗远中游离端修复体对基牙的远中向扭力。在紧邻缺损区的基牙上设置近中支托;于同侧尖牙,或尖牙与前磨牙之间设置间接固位体或卡环。在缺损区对侧的第1、第2磨牙上设置牙合支托,并以较粗大的后腭杠与缺损区修复体连接,使修复体所受之牙合力能有效地传递到健侧基牙和患侧的余留牙上,并对抗修复体受牙合力作用时出现的下沉。同时修复体的人工牙也应减数或减径,如缺失第2前磨牙和第1、第2磨牙,则只修复前磨牙或1个磨牙;如缺失两个磨牙,则可修复1个磨牙或1个磨牙、1个前磨牙,以缩短作用于修复体上的力矩,增加修复体的稳定性。同时修复体远中基托应伸展,并覆盖缺损区远中边缘。

2.3第Ⅲ类缺损的修复设计

Ⅲ类缺损为颌骨前游离端缺失,除引起咀嚼、语言功能障碍外,还引起面中部的凹陷畸形。这类缺损修复设计的重点是修复体的稳定和颜面畸形的恢复。

2.3.1中空式修复体将紧邻缺损区的两侧余留牙,每侧2或3个用全冠或3/4冠联冠加强后作为基牙,在基牙的近中设置牙合支托,并将第1、2磨牙作为平衡基牙,设置卡环及牙合支托,以对抗前游离端在咀嚼功能活动中出现的下沉,这个平衡距应尽可能大于游离距。修复体支架的连接体应为刚性连接,以保证修复体牙合力的承负及传递。也可采用塑料基托修复体通过扩展基托面积分散牙合力,当基牙条件差时,应首选塑料大基托修复体。这种修复体要解决颜面部的凹陷问题,故通常阻塞器部分要做得较高,在2cm以上,以恢复面形,还必须留出鼻孔的通气道。

2.3.2分段式修复体当上颌骨前部的缺损区的前后径大于余留牙的近远中径时,修复体的固位稳定比较困难,需采用特殊的设计。

利用缺损区鼻腔侧的组织倒凹和鼻前庭的倒凹,设计制作硅橡胶阻塞器,封闭口鼻腔交通,并恢复腭部形态。利用硅橡胶的弹性变形进入组织倒凹中,使阻塞器获得良好的固位,在此基础上再取模制作上颌义齿。通过设置在阻塞器上的磁性附着体,以及余留基牙上的牙合支托、卡环等使义齿获得固位。

参考文献

[1]周继林,洪流,刘洪臣,胡敏,王燕一;上颌骨大型缺损恢复功能方法的临床回顾与展望[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1年04期

[2]赵铱民,高元,安燕,王筠,黄城外,艾勇;上颌骨缺损的分类及修复疗效[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6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