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影响研究

/ 2

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影响研究

曹胜兰钟雪黄璜

曹胜兰钟雪黄璜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0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4例,将其按住院编号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精神负担,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对延缓患者病情发展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常规护理;慢性心力衰竭;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612-02

InfluenceresearchofQualitynursingonpatientswithChronicheartfailure(CHF)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therapeuticeffectsofqualitynursingonpatientswithchronicheartfailure(CHF).Methods:64casesofpatientswithchronicheartfailurefrom2012Septemberto2014Octoberwereselected,accordinghospitalizedinnumericalorderrandomlypidedintotheobservationgroup32casesandcontrolgroup32cases,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routinenursingintervention,theobservationgrouponthebasisofroutinenursingwastreatedwithqualitynursing,thenursingeffectafter6monthswascomparedintwogroups..Result:Thecomparisonoftheincidenceofadversecardiovasculareventsincourseoftreatmentontwogroupsofpatients:theobservationgroupwas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Qualitynursinginapplicationoftreatmentofpatientswithchronicheartfailurecanreducethementalburdenofpatientseffectively,toreducethechanceofadversecardiovascularevents,andhasimportantroleondelayingtheprogressionofthediseaseinpatientsimprovethequalityoflifeofpatients.

【Keywords】Qualitynursing;Routinenursing;Chronicheartfailure;Complication

慢性心力衰竭是因心肌细胞呈渐进性、持续性损害所致,是致患者死亡主要因素之一[1]。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体液潴留等。该病症具有易反复发作、病情缠绵难愈等特点,加之患者长期受病痛的折磨,极易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临床在给予患者行积极治疗同时,加强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均有重要作用[2]。本文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效果颇为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0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4例,其中:男39例,女25例;年龄在46—81岁,平均年龄为61.7±10.2岁;病程在3—17年,平均病程为6.2±3.8年。患者原发疾病类型分为:心脏病27例;冠心病19例;心肌病11例;心脏瓣膜病7例。将64例患者按住院编号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3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原发疾病类型等情况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其相关资料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预后效果等,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2)病情观察与输液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对于病情较重患者,给予其行心电监护;在给予患者输注药物时,严格控制滴速,以预防意外发生。(3)生活指导:第一,合理安排患者做息时间,指导患者适当运动,以预防感染、压疮、静脉血栓的发生。第二,指导患者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采用少量多餐制原则,忌食辛辣、豆制品等食物,以避免腹胀发生;指导患者多摄入新鲜蔬菜与水果,以预防便秘发生;每天保证1200ml左右的水摄入量。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1)环境护理:尽量为患者营建一个较舒适的治疗环境。将病室内的温度与湿度设置在较舒适范围内,保证室内光线充足及空气流通,根据气温变化,及时为患者增添衣物,以避免感冒发生。(2)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准确、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根据患者职业、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选择适合时机,采用聊天、讲解、暗示、鼓励等方式给予患者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3],以增加患者治疗信心,使其能够主动配合临床护理与治疗。另外,还可教会患者应用调节法来缓解不良情绪,具体方法为[4]:患者端坐在床边,全身放松,两手掌自然放置于膝盖处,注意力集中在两脚脚心,平缓呼吸3分钟后,缓慢睁开双眼,重复进行,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确定训练时间。(3)用药护理:在给予患者应用利尿剂、硝酸酯类、洋地黄类药物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常询问患者感受,注意倾听患者主诉,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心率变化时,应及时通知医生,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处理,以降低药物毒副反应给机体造成的伤害。(4)基础护理:第一,体位护理:协助患者取端坐卧位、半坐卧位及高枕卧位等,其利于患者呼吸,减轻因呼吸困难而带来的不适感。第二,加强基础护理: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并给予其行拍背、按摩等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以预防压疮与肺部感染发生。(5)生活护理:第一,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每日控制食盐的摄入量,因此,患者在进食时会感觉乏味,食欲不佳,此时,可指导患者家属应用醋、香辣料、胡椒等调味料烹制食物,以增加患者食欲。第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每日限制水份摄入量,以减轻心脏负荷。对于口渴患者可向其提供冰块,指导其通过舐食冰块方法,来缓解口渴感。第三,吸烟是引发缺血性心脏病重要危险因子,因此,对于吸烟患者,护理人员应劝其戒烟,并给予戒烟指导。第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虽然限制其活动,但为了减少或避免患者长期卧床而引发的诸多并发症发生,我科根据患者病情情况,为其制订了相应活动原则:对于Ⅰ度心衰患者,不限制其日常活动;对于Ⅱ度心衰患者,限制其弯腰与剧烈活动,指导患者定时休息,不可过度劳累等;对于Ⅲ度心衰患者,嘱患者卧床休息,只有早、晚期间在护理人员陪同下,可到室外活动,以散步为宜、以未出现疲劳感为度。

1.3评价指标

由本科护士负责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发生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输入SPSS11.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间比较行卡方检验,用率表示,计量资料间比较行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将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一。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是:以患者为中心,其要求护理人员无论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医疗行为上均将患者放在首位,为患者提供放心、满意、低耗、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病情反复,患者长期受病痛折磨,极易产生焦虑、悲观不良心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制订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有效地缓解了患者负性情绪,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与支持,增加了患者治疗信心,从而保证了临床护理与治疗的顺利进行。通过环境、基础、用药、生活等方面护理干预,不仅增加了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感,而且也有效减少或避免了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更利于减轻患者痛苦及延缓病情发展,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吕云霞.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6(23):80-82.

[2]毛竹青.优质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改善[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4,11(5):105-106.

[3]田华利,闫会琴.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9(15):189-190.

[4]德吉卓玛.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4,24(1):218-219.

[5]叶兰芬,谭建兰,许凤莲等.优质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严重抑郁情绪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7):1405-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