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临床护理

/ 2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临床护理

刘琪崔金徐妍孙红孙童玲

刘琪崔金徐妍孙红孙童玲(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15004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1-0277-01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指骨组织受到细菌侵袭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多见于3~15岁儿童、青少年,男、女之比为4:1。发病部位以股骨、胫腓骨及肱骨多见,大约为80%。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乙型链球菌。本病多系血源性播散,致病菌主要来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痈、疖、皮肤脓肿、扁桃体炎和中耳炎等感染病灶,在患者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时引起感染。

1临床表现

1.1症状以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多见,其次为肱骨。发病前多有创伤史和感染灶。起病急,有明显中毒症状,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以上、食欲减退、烦躁不安、呕吐和惊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1.2体征患肢持续剧痛,附近肌肉挛缩。局部皮温增高,有深压痛,3~4日后局部出现皮肤水肿,压痛明显,表示已形成骨膜下脓肿,脓肿穿破骨膜进入软组织,局部红、肿、热、痛更明显,并有波动感。3~4周后,脓肿穿破皮肤,疼痛缓解,体温可随之下降,但局部经久不愈形成窦道,转入慢性骨髓炎阶段。

2护理措施

2.1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由于本病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患者多系儿童,家属紧张,患儿对环境不适应,易哭闹,不配合治疗。应亲切和蔼地对待患者,做护理评估时动作轻柔,做各种护理操作时耐心解释、技术娴熟,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2.1.2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食物。但往往患儿厌食,鼓励喝酸奶和鲜奶,其中酸奶的凝块细小易于消化,可减少胃酸消耗,并有一定抑菌功能。少食多餐,注意色、香、味,以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并发心肌炎时宜低盐饮食,限制水的摄入,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2.1.3症状护埋

(1)高热

1)配合医生积极查明发热原因,观察热型变化,以便有针对性地给予治疗。

2)减少体热产生及增加体热散失:置空调房间,保持室温18~22℃,湿度50%~70%,且通风透气。温水或乙醇擦浴、冰敷、冰盐水灌肠。遵医嘱使用退热剂,必要时人工冬眠疗法。

采取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复查体温,并继续观察其变化:>37.5℃,每日测3次;>38.5℃,每日测4次;>39℃,每日测6次。

(2)疼痛:由于长骨的干骺端是一封闭的坚硬骨腔,炎性反应使髓腔压力急剧上升,引起剧烈的疼痛,需采取以下措施:①限制患肢活动:病变在四肢长骨常用石膏托固定,在髋部行皮牵引固定;②保护患肢:搬运时动作要轻稳,以减少刺激;③关心患者,耐心解释,稳定其情绪,以增加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④遵医嘱给予镇静剂、镇痛剂。

2.1.4用药护理①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血送检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采血宜在高热、寒战时进行,以便获得阳性结果。②使用抗生素时,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了解药物在血中的浓度和半衰期,合理安排用药时间,观察疗效,慎防不良反应。值得注意的是:大剂量联合应用抗生素后,可能出现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表现为腹泻,大便如泔水或蛋花汤样;真菌性口腔炎则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出现上述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2.1.5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由于细菌毒素被吸收后易致败血症、脓肿转移,而可导致心肌炎(脉搏细速、心律失常、期前收缩等)、心包炎(血压下降,心包积液)、肺脓肿(咳嗽、咳脓痰、呼吸困难)。应密切观察有无上述症状,并及时做出相应处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谨防肺水肿的发生。

2.2术后护理

2.2.1伤口护理确保伤口灌洗引流通畅,防止逆行感染。

(1)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在钻孔或开窗引流术后,继续维持伤口灌洗和引流通畅的必要性:采用大量抗生素液持续灌洗,可以尽快控制炎症,防止死骨形成。

(2)骨髓腔灌洗:根据病灶及其髓腔大小,选用长为60~90cm、内径为0.3~0.4cm的硅胶管或塑料管2根,分别作灌注管及引流管,对病灶范围大而深者可用4根(2套)管。置在骨髓腔的一段与骨髓腔等长的引流管剪4~6个侧孔,将灌注管自骨髓腔一端经肌肉、筋膜、皮下,在距切口缘3~5cm处斜行穿出皮肤,并将其牢靠地固定在皮肤戮口缘。依相同方法将引流管自骨髓腔另端引起至切口外,通过滴入大量抗菌药液,达到直接杀灭细胞,局部冲洗,引流脓液,减轻毒血症状的目的。

2.2.2皮肤护理由于患者体弱、营养不良、皮肤娇嫩、疼痛所致强迫体位、灌洗液外漏等因素易致皮肤破损,必须做好皮肤护理。

(1)保持灌洗引流通畅是关键。出现渗漏时及时报告医生酌情处理,并更换浸湿之敷料和床上用物,擦拭局部皮肤,保持床单整洁和皮肤清洁。

(2)每2~3小时翻身按摩1次。患儿用“尿不湿”接小便,并及时擦拭以保持干爽。

参考文献

[1]王金熙,董榕,董天华,吴翼伟,桑士标;股骨头坏死修复过程的核素骨显像变化[J];中华骨科杂志;1994年12期.

[2]董秀丽;代少君;詹延;小儿断指再植失败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