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创新教学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王建涛

哈尔滨市学府小学校150086

摘要:体育作为一门独特的课程,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是非常灵活的,而且体育这门课程本身具有活动空间比较大、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因而它的教学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的特征。然而目前的体育教育大多都是单一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体制下不仅扼杀了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热情,而且也限制了小学体育教师对这一学科的教材的选择,不能很好的把握课堂的进度。针对这一现象,必须对现状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创新教学方法小学体育应用

自从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得以迅速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蒸蒸日上,为各个行业的发展输送专业的人才,然而输送的人才虽然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相比于之前都有所提高,然而身体的素质却是大不如前。因而近几年,体育教学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核心课程在学校备受关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从小抓起,从小学生抓起。只有真正的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要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创造能引发学生兴趣的体育教学方法,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的保障小学体育的教学效果。

一、创新教学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虽然国家现在对小学的体育教学非常的重视,并且各个学校对体育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任课教师积极探索新型的适应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小学体育仍然是采用原有的填鸭式、满堂灌的原有的教学方式,本来体育是一门灵活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门应该被小学生欢迎和喜欢的学科,但是在这种教学形势下,导致学生对这一门学科失去了兴趣。另外我国的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上任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是说教就是放任学生自由活动,教师在教课过程中无法起到主导的地位,而单调的教学方法,也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失去了这一学科开设时的初衷。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现代的教学讲究互动式的学习,任课老师在开展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旁观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担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教师通过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之前说过体育是一个灵活性很强的专业,因而任课的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师角色有个准确的定位,做一个民主的教师,建立生动、自由的学习环境,这对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大大提高体育的教学效果,加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创新教学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

(一)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大家都知道,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学生本身的经历、先天的条件等方面的不同,班与班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引起重视,根据所授课班级的学生特点,来制定适合的教学方式,在进行授课时也要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不同,选择不同的训练方式。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实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信的同时,也能在根本上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应该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不同,因材施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二)唤醒学生们对体育的热情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体育是培养学生对体育这一学科兴趣最重要的阶段,是建立学生和体育课程情感的阶段。授课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兴趣,通过生动活泼的理论讲解紧紧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通过各种新颖、创新的教学方法使得对体育的兴趣转化成长久的爱好。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根源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体育与艺术相结合

艺术可以满足人主观和情感的需求,艺术是一种文化,也是人们进行娱乐的一种特殊的形式,艺术与体育是不断融合的,艺术可以推进体育向更加完美的方向发展,丰富了体育的内涵,因而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体育和艺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的同时也能明白体育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四)推出新型的体育课程资源

在一般的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学校对体育这一学科不像对语文、数学那样的重视,因而学生所使用的教学设施都比较落后,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也提不起学习体育的兴趣,因而针对这种情况,要想提高体育的教学效果就应该更新学校的体育课程资源,淘汰掉已经过时的教育教材,根据学生上课的需要进行音像教材的购买,在体育场安装安全性比较好,学生兴趣比较高的一些体育活动器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这些器材的使用进行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体育兴趣比较弱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的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一学科的重要性,寓教于乐,从根源上对小学体育的教学进行创新。

四、结语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也是未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力量,因此,必须要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开展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而必须要积极探索能够切实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之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教学方法也要不断的进行更新,授课的教师要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教学负责的严谨态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五、参考文献

[1]梁龙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过程[J].中国学校体育,2010(5).

[2]张捷临.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分析[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0(1).

[3]李永灿.对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分层次理论”的认识和应用[J].体育教学,2005(4).

[4]丁芳.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3).

[5]骆红仙.论新课标背景下如何优化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园(教育科研),2012(5):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