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1

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浦琼芬

(云南省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云南宣威655400)

【摘要】目的:研究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情况。方法:将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作为研究对象(属于2015年3月1日-2017年3月1日),25例/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支架内病变概率为4.00%,较对照组数据48.00%明显更低(P<0.05),两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进展部位发生概率对比性不强,P值大于0.05。结论: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延缓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关键词】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7-0160-02

冠心病诊断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术,部分患者第一次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后对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改善病情[1],促进身体恢复。为了探析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本文将2015年3月1日-2017年3月1日期间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以本院2015年3月1日—2017年3月1日期间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后再次入院。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时无复流或有冠状动脉夹层、合并恶性肿瘤、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以随机为原则将50例患者分成两组,25例一组。

观察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9:6;年龄范围(48~79)岁,平均年龄(64.15±7.35)岁。

对照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8:7;年龄范围(47~78)岁,平均年龄(64.23±7.47)岁。

对照组和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别不大,P值大于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使用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针对过于肥胖者,指导其合理运动或合理进食减轻体重,针对嗜烟者,建议其戒烟,针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疾病者,给予其降压、降糖以及降脂药物治疗。

1.3观察指标

再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统计出具体数据。

1.4统计学处理

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用%表示,卡方检验)投入SPSS18.0版软件中进行处理。2组冠心病患者各项指标数据对比差别较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是P值小于0.05。

2.结果

两组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进展部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支架内病变概率对比差别较大,P值小于0.05,详细情况见表。

3.讨论

冠心病属于常见心血管疾病,中老年比较高发,其发生发展与基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发[2],发达国家主要死亡疾病属冠心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化,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机制[3],随着硬化程度加深,患者病情会越来越严重,增加死亡概率。

对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症(糖尿病、高血脂)、家族史以及吸烟均是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年龄越大,人体冠状动脉血管壁弹性越低,容易出现血管损伤的情况,进而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引发冠心病。肥胖患者脂代谢较为紊乱,体质量指数越大,冠状动脉越容易形成斑块[4],发生冠心病的概率就越高。此外,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具有冠心病家族史、爱好吸烟者均容易发生冠心病。

文中结果部分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支架内病变发生概率较对照组更低,P值小于0.05,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进展部位发生概率对比差别不大,P值大于0.05。

总之,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能够使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速度延缓,对预后进行改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沈有录,刘维军,张青.青海地区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35):4943-4945.

[2]刘春霄,李令娟,许慧.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3):323-325.

[3]王欣,夏豪,童随阳等.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3):256-258.

[4]秦菘.浅谈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