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与水库管理相关问题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与水库管理相关问题探究

陈晓娟

宜良县水务局云南昆明652100

摘要:水库建设是我国的基础水利工程,与我国水利及相关工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水库的质量问题影响着水库作用的正常发挥以及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对于病险水库来说,必须对其进行除险加固,才能尽快排除险情,保障水库的安全;同时,水库的质量还与水库的日常管理措施有关,因此本文深入分析了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措施,分析了水库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加强水库管理效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库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我国新建了各种类型的水库,用于蓄洪、泄洪,同时也为供水、发电等民生工程提供了保障,并在很大程度上对当地的水循环系统进行了调节,促进了生态工程的发展。但是,在新的水库不断兴建的同时,许多问题也涌现出来,一方面是病险水库的增多,许多使用时间较长的水库或是修建质量不过关的水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险问题,成为了病险水库,对于这类水库,如果不及时进行除险加固不仅会影响水库正常作用的发挥,更可能威胁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是有待解决的水库管理问题,病险水库的不断出现及加重也与水库的日常管理措施有非常直接的联系。因此,在我国的水库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加快对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另一方面应该分析现行的水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措施才能够提高水库工程的质量,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1.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

1.1我国病险水库问题的现状分析

水库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水流冲刷且暴露在空气中,很容易出现问题,例如病虫害或者坝体裂缝等,我国目前使用时间较长的水库一般修建于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当时的建筑技术较差,水库的质量难以达到目前的水库质量标准,同时还经过几十年风雨的侵袭,因此出现了大量病险水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37000座以上的水库均属于病险水库的范围。这对于我国水库质量的平均水平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病险水库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如果不及时对这些病险水库进行加固除险,就会影响水库的正常使用。

1.2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技术

1.2.1高压喷浆技术

高压喷浆技术是我国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类型之一。高压喷浆技术属于定点加固技术类型,在实际应用中操作方便,加固质量好。对于病险水库使用高压喷浆技术进行加固时,首先在需要加固的部位标注好位置坐标,用打孔钻井在标准位置进行钻孔;打好孔之后需要将高压喷头放置在加固点,使其喷射出浆液即可。在加固的过程中要注意,第一应该准确定点,必须严格控制钻机的钻入方向和角度,确保浆液能够顺利到达需要加固的位置;第二要注意在进行喷浆操作时必须保证浆液处于沸腾状态,这样浆液才能够顺利流动到需要加固的位置并融入到原有的坝体结构中,保证加固的质量。

1.2.2柔性及刚性防渗技术

对于病险水库来说,除了需要加固之外,还需要对水库表现出的病险情况进行处理,一般指水库的渗水现象。如果水库已经出现了轻微渗水或者是有渗水的预兆,那么就必须进行防渗处理。在水库的防渗技术中主要分为柔性和刚性两种类型。如果混凝土截水墙和岩石之间的共同防渗体覆土厚度较小,一般应该采用刚性防渗技术。在具体的防渗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渗透地区进行清理,然后在渗漏地区进行开挖、埋设管道,最后使用混凝土材料进行回填,并适当加固,注意要用泥沙将空隙封堵好,以免对水库的质量造成影响;在施工完成之后,要注意观察后续情况,对渗漏地区进行重点养护,养护时间一般需要持续三周左右,确定防渗施工达到预期效果之后才能够重新投入使用。在防渗过程中,及时发现渗漏点并进行高效的防渗施工是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的最佳措施。

2.水库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水库评级管理问题

在我国的水库管理体系中,水库评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每一座水库根据其质量状态进行评级,对于不同级别的水库需要采取不同程度的管理措施,有序的评级管理是病险水库分析的重要依据,也是对水库管理措施制定的重要指导。目前,根据我国的《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中制定的标准,水库评级主要根据其防洪功能、稳固检测、渗漏情况、抗震性能等工程性状进行判断,并根据检测结果将水库的各项指标的安全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其中,A等级代表安全可靠;B等级代表比较安全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C等级代表不安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根据整个水库的所有A、B、C等级数量情况,可以将水库分为一类坝、二类坝和三类坝。这一评级系统对水库的主要工程性状进行了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库的管理效率,但是这项评级管理标准还存在许多细节问题需要完善。首先,病险情况的标准缺少详细的量化,将安全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只能简单地表示水库的大致安全情况,没有制定量化指标;其次,水库的分类界限较为模糊,一类、二类、三类坝的区分是按照A、B、C各项等级数量进行区分的,但是实际上B、C等级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这就使得水库整体的评级界限没有严格的标准。缺少细化的水库评级标准为水库的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并且会影响水库管理的具体措施程度,不合适的管理措施会进一步加速病险水库的恶化,影响水库质量。

2.2管理措施执行不到位

从我国水库的管理现状分析,许多水库管理体系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管理办法,但是管理效果却比较一般,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对管理办法的执行力度不够。一方面体现在水库的日常检查过程中,由于水库本身规模大、范围大,全面检查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因此许多管理者在日常检查过程中设置的检查周期较长,许多检查人员也只是巡检较近范围内的水库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位置较为偏僻的水库地区的检查执行情况较差;另一方面体现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之后的管理工作中,病险水库在进行除险加固施工之后应该先观察一段时间并进行养护之后才能够投入使用,但是许多管理者直接将除险后的水库投入使用,这样不仅不能缓解病险水库的情况,甚至可能加重水库的险情。

2.3水库的降级和报废工作管理建设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迅速,许多新的水库正在修建过程中。大多数新修的水库都是符合我国质量标准的,一般都属于一类坝,大多数工程性能项目评级都是A,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水库会逐渐出现一些问题,甚至成为病险水库。但是,由于我国的水库评级工作周期较长,许多水库的降级流程比较缓慢,部分水库等到等级检查时才能发现问题,这时甚至可能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病险问题。除了降级工作以外,废弃水库的报废工作也进展缓慢,许多已经达到报废标准的水库仍然在使用,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在整个水库管理体系中,降级和报废工作也是水库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正视水库的真实情况才能够及时进行除险加固或者直接报废,这样才能够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3.加强水库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加快除险加固技术创新

我国目前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技术都属于“治标”类技术,主要目的在于对已经出现的病险问题进行封堵和加固,但是实际上经过长期除险加固的水库会逐渐出现更多的问题,除险加固的周期会越来越短,最终使得整个水库报废。因此,要提高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效果,还需要从根本上对除险加固技术进行创新,尽管仍然可能难以解决水库的根本质量问题,但是应该尽可能地延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后的使用时间,达到更好的加固效果,为此就需要对现有的除险加固技术进行进一步创新,提高除险加固水平,增强水库的管理效果。

3.2完善水库的管理体系

加强水库的日常管理效果需要对整个水库管理体系进行完善,首先从水库的日常管理细节中进行完善,例如在日常检查过程中应该合理分配检查范围,提高检查人员的专业素质,确保所有需要检查的区域能够得到检查,及时上报检查发现的问题;其次要及时对水库进行评级管理更新,水库出现病险情况要及时进行加固除险并且上报问题的具体内容,在水库检查评级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及时更新水库评级并对管理条例做出相应的改善;最后要落实管理效果,水库管理人员也应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监督体系,通过有效的激励和相互监督体系等提高水库管理条例的落实力度,确保上下级管理人员全面落实管理措施。

4.结束语

在我国目前的水利工程中存在大量病险水库,病险水库影响着水库的正常工作,并且会对周围的环境、居民产生安全威胁,因此必须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作,根据水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除险加固技术进行施工,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应该提高水库的日常管理效果,加强水库管理体系的完善。从多个层面提高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质量,促进我国水库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快水利工程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芙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与水库管理相关问题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4,(4):38-38.

[2]刘杰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与水库管理相关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

[3]伍麒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现状分析及对策[J].低碳世界,2016,(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