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 1

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史民权董喆

史民权董喆(延安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二科陕西延安716000)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6-026-02

随着对跟骨生物力学、损伤病理机制及治疗结果研究的不断深入,跟骨骨折的治疗多趋向手术治疗。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优良率在75%以上,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1]。自2006年1月-2009年8月选用AO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7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57例,女21例;左足36例,右足42例;年龄21-62岁,平均43岁;69例为闭合骨折,9例为开放骨折。均从高处坠落受伤。

1.2手术方法术前摄跟骨侧位、轴位及前足正侧位X线片,常规进行距下关节的冠状面、水平面CT平扫,了解跟骨长度、宽度及高度的变化,测量Bohler角及Gissane角,评估跟骨后关节面情况。采用外侧L形可延长切口,单侧者侧卧位,双侧者俯卧位。切开皮肤、皮下、直达骨膜,锐性骨膜下剥离,显露跟骨外侧壁,合页状打开跟骨外侧壁皮质骨,以距骨下关节面为模板复位跟骨后关节面,同时向后下牵拉恢复跟骨长度及高度。一般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维持复位。术中进行X线检查,位置满意后植入AO跟骨钢板进行内固定,选取1枚螺钉固定至内侧载距突。术中视骨质缺损情况以决定是否进行植骨。术后切口放置引流条。

2结果

手术时间1-2h,平均1.5h,7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1例皮肤切缘部分坏死,2例切口有渗液,经换药后在3-6周全部愈合。按照Marryland[2]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31例,良37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87.2%。

3讨论

跟骨骨折大部分是关节内骨折,主要由垂直压缩应力引起,骨折后出现:⑴跟骨高度丧失,尤其内侧壁;⑵跟骨宽度增加;⑶距下关节面破坏;⑷外侧壁突起;⑸跟骨节结内翻。故患足常表现为肿胀、足纵弓塌陷或船形足,足跟增宽或伴内外翻畸形。X线检查可见Bohler角及Gissane角的改变。Bohler角变小提示跟骨负重面塌陷,负重线前移,导致扁平足,常产生长距离行走后足部明显不适。Gissane角的变化,提示跟距关节的损伤,由于距下关节面积在下肢关节面积中面积最小,却承受最大的压力,故修复后距下关节面的不平整,将导致较早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跟骨骨折的治疗目的是:⑴恢复距下关节面特别是后距关节面的平整;⑵恢复跟骨的高度和Bohler角;⑶恢复跟骨的宽度;⑷恢复跟骨的长度(Gissane角);⑸复位跟骨腓骨间隙以恢复腓骨肌腱的功能;⑹恢复跟骨结节的外翻位置。跟骨骨折必须做好早期治疗,以免发生病废。非手术治疗问题多,闭合复位难以维持骨折复位,可引起后足的增宽,距下关节活动度减小,肌力不平衡或发生骨性关节炎。手术内固定治疗一般可达到解剖对位,有利于跟骨生物力学恢复。若日后进行关节融合,良好的外形也可以为关节融合提供基本的形态保障[3]。

关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出现伤口坏死、不愈合现象,应该注意以下问题:⑴不应逐层切开,切口应直达骨膜;⑵切开皮肤,紧贴跟骨外侧壁由下而上骨膜下剥离皮瓣,暴露跟骨外侧面及跟距、跟骰关节,将皮瓣向上翻起,用3枚克氏针从皮瓣下分别钻入腓骨、距骨、骰骨,向上折弯以牵开皮瓣扩大显露;⑶术中应微创操作,锐性切割,避免粗暴钝性剥离;⑷皮肤无张力外翻褥式缝合,术后放引流条,抬高患肢,及时换药。

手术中植骨的指征跟骨由丰富的松质骨构成,大部分病例未植骨同样迅速愈合,对于骨折压缩复位后造成骨质缺损较多,或距下关节面严重塌陷者,应进行植骨,这样既填充骨质缺损促进骨折愈合,又达到了支撑塌陷关节面的目的。关于植骨问题一直有争议,Longino等认为术中不需植骨,骨缺损通常位于中央三角区,正常情况下,该区骨小梁稀疏,骨折复位后所遗留的骨缺损完全可以通过血肿的激化成骨完成,但术后10周应避免负重。

AO钢板固定的优势AO钢板根据跟骨的解剖特点和跟骨有移位骨折的特点进行设计,四周放射状的螺钉可分别对主要跟骨骨折块进行固定,有较好的把持力、增强抵抗应力,防止再移位,达到了整体可靠的固定效果[4]。

参考文献

[1]孙永强,和艳红,魏景梅,等.跟骨解剖支持板的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7):542.

[2]SandersR.Displacedintraarticularfracturesoftheculcaneus.J.BoneJointSurg(Am),2000,82:225.

[3]罗斌,朱仰义,冯祖善.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6):522.

[4]刘英民,朱志强,王雪冰.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国骨伤,2007,20(8):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