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基于网格化的配电网布局规划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探究基于网格化的配电网布局规划分析

张琦李景盼冯恩刚尹海宁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诸城市供电公司山东诸城262200)

摘要:传统的配电网规划方法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新建和改造主要依靠上层电网的布置,结构相对较弱,缺乏相互配合的能力。规划目标随着用户的需求而变化,规划刚性和准确性不足,区域规划也缺乏相关性。这需要打破以前的规划模式转型,引入目标网格的概念,把供电区划分为供电网格,进行“网格化”配电网规划,使用过渡方案,通过实施项目达到目标网格。

关键词:配网规划;目标网架;网格化

一、“网格化”配网规划的基本内涵

“网格化”网络规划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式,以电为导向的块需求,根据不同区域控制的土地性质和开发的深度进行分类,结合典型的负荷预测模型,进行系统负荷预测;按照差异化规划标准提高供电可靠性,分区域开展了10kV电网布局,并扩展110kV电网和管线布局规划,最终形成了多元化的规划成果,对接区域发展规划。

二、配网规划存在的问题

配电网规划队伍较弱。市级规划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到位率低,技术人员配置不足,员工结构不合理,配网经验不足。迫切需要建立一支精通专业,爱事业的人,敢于规划,使队伍达到高标准的配电网络规划要求。

配电网规划的理念和方法相对落后,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先进的概念指导,缺乏长期目标网格规划,用户行业扩张和配电计划之间缺乏协调。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配电网规划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电网规划科学领导作用。

如何有效地提高配送网络的规划和实施,提高其科学可行性。我们必须学习先进,开放的想法,创新的方法,分配网络规划要做真实,精细,深入,把规划团队带大,使其具有较强的配送网络规划水平,引导现代配电网络的开发建设。

三、“网格化”配网规划的主要做法

3.1精确划分“网格”

结合规划区地形,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管理详细规划,行政区划和供电管辖,确定分区的主要依据和原则,规划划分为大区,中区,小区,三个水平。大区根据行政区划,供电管辖区和天然屏障划分。划分大区,以计算区域负荷和场地,避免跨区供电。中区通常由几个相邻的小区组成,分为中区,以便在中压电网规划的情况下负载,容易计算中压线路供电范围的分布。小区根据每个地块划分,不同性质的土地选择负荷不同的指标。

3.2开展系统化负荷预测

3.2.1负荷密度指标确定方式

各类住宅负荷密度指标是负荷发展饱和的情况下,考虑到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决定的指标,可以通过四个渠道获得:

(1)按分类平均负荷密度设置

由于可以在土地利用方案中计算各种类型的负荷的总面积,因此更容易获得平均负荷密度的分类。在实际系统中,虽然相同种类的区域的负载密度不同,导致一些类似区域的负载密度不同。根据这种方法确定区域负载密度简单有效。对于那些在区域平均负荷密度有显着差异的地区,可以修改其他方法。

(2)参考经验数据

属于一种经验级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类似人口的负荷密度和相关数据的调查,根据相关因素对负荷密度值进行分类,形成住宅负荷密度实证数据库供参考。其实这种做法是要从发达国家学习,通过开发区已经建立起了经验,通过比较来确定该区的负荷密度的规划。

(3)通过密度外推法获得

有必要根据各区的历史负荷数据估算住宅区的负荷密度。然后,使用历史年负荷密度作为基本数据,采用外推法计算地块的荷载密度指数。这里,荷载密度外推法,而不是小区负荷外推法,主要是因为在综合预测方法中,面积大小不同。

(4)终端设备负荷曲线叠加法

该方法源于陆地模拟空间负荷预测方法。考虑到获得各类设备典型负载曲线的难度和对不同类型设备比例的计数困难,可以直接从反映终端功能负载特性的负载曲线叠加,即由统计方法曲线。

3.2.2饱和负荷预测与校核

通过测量中国其他类似城市和地区的负荷密度数据,或通过研究该地区相对成熟的住宅区负荷指标的发展情况,结合未来发展规划区域,确定不同土地的性质负荷密度,体积比、需求系数等指标。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各区的详细规划,对不同层次的配电负荷给出相同的时间速率,预测各块的负荷值和不同层次的累计负荷值,计划年度规划区域给定面积负荷密度,编制规划区域分布负荷预测结果和负荷密度主题图。

验证负载预测的结果,并进行相关数据之间的相互验证。强调了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并将结果与本地和负载特性进行了比较。检查结果预测一般分为两个方面的检查:第一是纵向检查,纵向验证是指规划和开发区域历史的相位检查,分析预测结果与历史数据之间的差异,增长速度是否符合区域发展阶段,年度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是否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一致;其次是水平检查,横向检查是指与其他地区的预测结果(定位相似)当前的发展阶段。相比之下,根据预测结果,平均负荷密度,人均综合用电量和人均生活用电量可以与同一地区进行比较,以确定预测结果的合理性。纵向对比度可用于检查功率弹性系数,单消耗方式的输出值。

四、“网格化”配网规划具体方法

“三集五大”体系建成以来,配电网的整体管理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管理接口进行了大量调整,协同工作需要继续运行。在“大规划”制度下,城市公司的配电网规划主要负责发展研究所成立的技术支援部门。新机制,新团队不适合配电网规划的新概念,高要求。加强网络管理工作的重点需要加强研究所支撑力量,加强配电网规划的日常管理。

4.1科学划定网格

在配电团队的“网格化”部门中,“三个组合”(即与主要网络规划部门结合配送运营分配,结合营销部门),在现有研究网络规划人员中,基于搜索最大的交集,构建分配网络分区的“网格”,明确责任工作与合作措施。每个分销网络“网格”固定,实现分销网络于主要网络规划部门,运输团队配送,营销部门明确沟通,促进信息流通和积累,提高工作效率。

4.2深化信息融合

据配电公司开展配电网的工作,可以总结出配电网络信息来源包括城市规划,市政规划,配电网运行维护,用户报告四个方面,包括城市规划,市政规划合作类别,分销网络运行维护,用户报告内部合作类别。

4.3强化规划编制落实

国家电网公司明确“五年计划,逐年滚动”的配电网规划周期,进一步精细化为“月度调整,日常研究”,重点开展由远及近,从粗到精配电网规划,指导配电网络发展,公共分配项目,用户访问系统。以配电网络规划项目库为出发点,以配电网络视野规划为指导,编制公共配电网建设方案,用户接入系统方案,配电网市政搬迁方案为实施。根据配电区域配电网规划结果编制配电网规划项目库。着力确保规划项目的有效衔接,确保配电网规划和电网规划技术原则,确保规划项目能有效解决当前发展中的问题,确保规划项目和负荷开发的有效结合。

五、明确目标网架,规范建设原则

配电网规划。一是根据技术指导确定配电网格,A+,A型双环网络结构的区域电缆;B,C,D型区域有线网络采用单环或双射,架空网络具有多段适当的接触布线。二使根据发展程度来确定配电网建设的原则,建成区电缆网络依托老区改造,架空线路到地面等项目将逐步转变环网状态,架空网络增加部分并联系主体;依托地面层次的发展,将电网一次性建设到位;半建成区电网改造方案参照新建工程的原则,不改变电网规划建设逐步转型的原则。

六、结束语

采用“电网”配电网规划方法,用精细负荷预测,做实际规划依据,做好深度规划内容特点,可以有效提高城市配电网规划质量,满足城市发展需要。规划思路更加清晰,规划更全面,项目储备更具体,易于安排投资和施工重点分配。

参考文献:

[1]李冬,田强.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研究[J].电工电气,2014(07):5-7.

[2]陈章湖,唐德光.城市电网规划与改造[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