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自重牵引法对颈椎曲度异常恢复性治疗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颈椎自重牵引法对颈椎曲度异常恢复性治疗效果观察

马向阳

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脊椎外科湖南怀化418000

【摘要】目的:观察颈椎自重牵引法对颈椎曲度异常恢复性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50例颈椎曲度异常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为采用常规颈椎机械牵引法治疗,观察组为采用颈椎自重牵引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颈椎曲度变化,观察组的正常曲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曲度直与曲度反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4.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自重牵引法对颈椎曲度异常恢复性治疗效果满意,可明显改善和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颈椎自重牵引法;颈椎机械牵引法;颈椎曲度异常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cervicaltractionweightofcervicalcurvaturerecoverytreatment.Methods:50casesofpatientswithabnormalcervicalcurvatureinourhospital,accordingtothedifferenttreatmentmethodsarep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with25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usingtheconventionalcervicalmechanicaltractiontherapy,theobservationgroupusedtheweightofthecervicaltractiontherapy,clinicalefficacyofthetwogroupswerecomparedaftertreatment.Results:thecervicalcurvaturechangeofthetwogroupswerecomparedaftertreatment,thenormalcurvatur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controlgroup,andthecurvatureofstraightcurvaturearch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ther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thecontrolgroupthetotaleffectiveratewas44%,thetotaleffectiverateofobservationgroupwas92%,the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ther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thecervicaltractionweightofcervicalcurvaturerecoverysatisfactorycurativeeffect,cansignificantlyimproveandrestorecervicallordosis,worththeclinicalapplicationandpromotion.

[Keywords]cervicaltractionweight;cervicalmechanicaltraction;cervicalcurvatureabnormality.

正常的颈椎生理曲度是向前弯曲的,然而随着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工作学习生活压力的加剧,大量人群颈椎长期处于不良的屈曲姿势状态而得不到纠正,使颈椎正常的曲度发生异常,出现生理曲度变浅、变直、甚至反弓等,更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颈髓、神经根受压等更严重的颈椎病症状。而且该人群有越来越年轻的趋势,因此,及时进行颈椎曲度异常的恢复性治疗非常重要。基于此,为了进一步观察颈椎自重牵引法对颈椎曲度异常恢复性治疗效果,选取了我院门诊2015年3月到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颈椎曲度异常采用颈椎自重牵引法或传统颈椎机械牵引法进行治疗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为完成治疗及获得随访病人。5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43岁;病程1周~11个月,平均3个月。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颈椎自重牵引组)和对照组(传统机械牵引组),两组患者各25例。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给以全面的病情告知及健康宣教,重点让其了解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弓的原因与危害,避免生活中颈椎长时间过度屈曲活动。

对照组给予颈椎机械牵引法治疗:患者取身体适度前倾头适度后仰坐位,通过枕颌带与滑轮进行机械牵拉,重量以患者的耐受程度为度,1次/天,30分钟/次,15天为一个疗程,休息7天后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3~4个疗程,3月后复查评估。

观察组给予颈椎自重牵引法治疗:全面告知颈椎自重牵引法的原理、使用方法等知识,以提升患者的依从性。自制牵引颈具以毛巾包裹市面上销售的500ml圆形矿泉水瓶制成,矿泉水瓶均填充满水,早期可填充温热水,对颈背部有热疗作用,能更快缓解酸胀疼痛不适。颈具置于硬板床上,患者取仰卧位,将颈部放于颈具上,颈具弧度的最高点处于患者第4~5颈椎棘突水平,头枕部悬空,2~3次/天,30~60分钟/次,治疗早期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准,后期可逐渐延长,每次约30~60分钟,连续治疗3月后复查评估。

1.3观察指标

颈椎曲度采用Borden测量法:在中立位侧位片上,自C2齿突后上缘至C7后下缘作直线,颈椎后缘画连线,测量两者所形成的弓间最深距离,正常颈椎生理曲度值为12±5mm,小于7mm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负值为生理曲度反弓。我们的疗效判断标准为①显效:颈椎曲度恢复正常;②有效:颈椎曲度在原有曲度上提升5mm;③无效:颈椎曲度较治疗前无变化或曲度病变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颈椎曲度变化情况并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颈椎曲度变化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颈椎曲度变化,观察组的正常曲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曲度直与曲度反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脊椎的稳定是由外源性和内源性两个系统来维持的,外源性系统主要由神经、肌肉等组成又叫动态稳定系统,内源性系统主要由椎体、椎间盘、关节突、韧带及关节囊组成又叫静态稳定系统。颈椎作为脊柱的一部分,也是由动态稳定系统和静态稳定系统相互协同维持着颈椎的稳定。当颈椎长期处于屈曲不良姿势状态得不到纠正时,颈椎间盘会因应力分布异常而加速退变、颈背部肌肉会因劳损而造成颈椎周围肌肉肌力减弱[1、2],从而使颈椎动态稳定系统遭到破坏,形成动力性平衡失调。进而影响到刚度较强的静态稳定系统,而使颈椎正常的曲度发生异常,出现生理曲度变浅、变直、甚至反弓。更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更严重的颈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等颈椎退行性病变,而出现颈髓、神经根受压症状。因此恢复颈椎序列的正常曲度形态,改善肌肉韧带的疲劳,维持正常的骨关节结构与肌力平衡状态是该病早期干预的根本。

多年沿用的颈椎牵引是颈椎病综合性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牵引减轻了椎体、椎间盘所承受的负荷重量,从而使椎间盘内压下降,椎间隙、椎间孔增宽,有利于纤维组织复位,改善神经根受压[3],对于椎间盘膨出、颈椎小关节紊乱等有一定疗效。但因传统的颈椎坐位垂直牵引,牵引后的力学传导呈现直线型,难以很好的分布于病态颈椎受力点上。对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患者很难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有学者认为采取头适度后仰姿势牵引,有利于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4、5]。我科采用身体适度前倾,头适度后仰姿势牵引,有一定效果,尤其对于颈椎明显变直,甚或反弓者有一定纠正作用,但仍难以达到恢复正常生理曲度作用。而颈椎自重牵引,将牵引力点直接作用于C4-5棘突,头枕部悬空,利用头颅的自重实施牵引,牵引治疗力线与颈椎曲度异常关键原因长期屈颈的力线刚好相反。因此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正常曲度率与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即颈椎自然牵引法对颈椎曲度异常的恢复性治疗效果优于颈椎机械牵引法。而且我科采用的500ml圆矿泉水瓶外裹毛巾自制颈椎牵引器,具有制作极其简单,灌注热水还可对颈椎起到热疗的作用,是一种值的推广并极易实施的颈椎牵引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郝永强,施杞,郑松国,等.大鼠颈椎病实验模型的设计与建立[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6(4):282~284.

[2]应航,陈立,詹红生,等.颈椎间盘退变的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力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5.22(2):460—486.

[3]黄会保.试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颈椎病发病及牵引治疗的机理[J].中医正骨.1991,3(3):15

[4]姜宏,惠祁华,施杞,等.牵引对颈椎小关节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1):100-101.

[5]涂豫建,张允,李怡.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生物力学研究及其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5):92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