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电实物ID建设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基于水电实物ID建设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研究

常玉红1魏李2李建光3黄坤4张西克5姚向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企业管理快速的发展,资产密集型企业不断提升资产效益并优化资产管理水平,把增加成本控制能力以及盈利能力作为重点工作之一,通过水电资产实物ID建设应用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升资产投入管理效益与效率,加强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从而进一步为水电资产管理策略提供支持和服务,真正意义上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的信息化智能管理。

关键词:资产全寿命;实物ID;水电资产

1、前言

近年来,资产密集型企业愈加注重优化资产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资产效益。国网新源公司对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也提出了具体的管理要求,通过建立设备实物标识系统集成资产实物流、信息流、价值流,实现账、卡、物联动一致,从而实现资产管理各阶段的信息共享。为提高企业资产运行的可靠性以及使用价值,降低维护成本与维修成本,保障企业安全生产运行,最终实现提髙资产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优化企业维修资源,合理开展资产管理工作有着极为重耍的意义。

2、新源公司水电实物资产管理现状

目前水电设备实物管理主要在生产管理系统HPMS、ERP系统中进行维护,主要功能包括:设备台账管理、工单管理、缺陷管理、两票管理、运行管理、检修管理、水工管理、技术监督等。

水电资产实物管理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第一,设备日常运检中难以获取工程建设中设备安装、调试信息,这样并不利于了解设备前期信息情况。第二,招标采购相关管理中难以获取设备日常运行缺陷、故障及相关成本信息,难以利用供应商评价,且日常运检也难以获取招标批次信息,不利于处理家族性缺陷等问题。

3、水电实物ID体系建设

新源公司与国网各网省公司同属资产密集型企业,但在资产的类别上又不尽相同,电网资产实物ID试点建设工作的经验和成果运用在国网新源公司的管理上,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鉴于此,国网新源公司结合公司自身业务状况和资产类别,开展水电设备资产统一身份编码体系的研究工作,实现国家电网公司水电资产实物ID管理在水电领域的成功应用。

1微应用建设

新源公司实物ID试点单位建设原有功能基于ERP、HPMS等原系统优化,移动应用和新增功能基于微应用、微服务开发,通过微服务的构建,将系统功能变成更小的能力单元,独立部署。微服务建设包括实物ID生成公共服务组件、标签管理服务组件两方面。

1)实物ID生成公共服务组件

依据新源实物ID编码规则要求,开发实物ID生成公共服务组件,在生成实物ID之后应该具有保存日志管理功能。

2)标签管理标准服务组件

调用服务实现标签的信息读取、写入和修改功能,通过扫描设备将标签信息持久化到数据库,供以后查询、管理、写入等。

3)物资技术参数维护

供应商根据合同编号查询对应的物资实物ID及标签制作标准,根据合同信息,按照物资对应设备类型调用对应的技术参数模板,维护物资技术参数,各设备类型的参数信息。

4)调试报告、试验报告信息维护

利用微应用扫描实物ID编码标签,获取设备相关信息,实现对工程设备的调试报告、试验报告等信息维护功能,并对调试报告、试验报告数据进行结构化存储。

5)实物ID贴签

实物ID贴签目的在于实物ID码与现场实物一一对应,如不进行贴标工作,长时间会导致系统中的数据与现场实物混乱,同时在物资全供应链管理中仓储管理、工程现场物资、物资退役处置等环节应用中不能通过扫描标签完成,在运行维护也不能达到移动巡检、隐患缺陷在线录入等。

6)存量数据清理

以现场贴标实物为准,以生产管理系统和ERP系统业务数据为核对依据,以实物ID为主线,采用人工核对方式完成业务数据追溯,经业务部门确认后完成实物ID的多码数据贯通,实现水电实物ID与设备编码、项目编码、WBS编码、物料编码等数据关联贯通,确保实现相关存量设备“五码”(项目编码、设备编码、物料编码、资产编码、废旧物资编码)一对一,并做好成果数据存储工作。

7)建设成效

2新源公司以实物ID为纽带,汇集资产全寿命周期全业务、全过程数据,进行各专业应用场景研究与开发,开展实物资产管理关键环节监控和辅助分析,深入挖掘数据关联关系和潜在价值,实现跨专业业务衔接。

1)规划专业

基于实物ID实现项目购置设备全过程信息追溯(招标采购-到货验收一现切安装一投产运行),量化分析实物运行现状,评估投资效果,指导公司规划,辅助投资决策。

2)物资专业

在物资配送管理、仓储管理、现场物资管理、退役物资处置等环节利用实物ID标签,实现物流全供应链数据的实时监控,提升物流、仓储管理效率。

3)基建专业

充分挖掘实物ID在基建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实现设备现场到货验收、安装、调试、竣工验收过程中的信息结构化记录、追溯,并在基建投运后将相关设备安装信息移交生产,实现工程档案电子化移交。

4)运检专业

实现设备从规划计划、招标采购、运行维护和退役处置的全寿命周期、全过程信息追溯和共享,提升设备全寿命周期闭环管理水平;实现现场作业信息采集与生产业务系统快速数据交互,快速盘点设备资产,精准判断设备在运状况;

实现运用历史运行数据、试验数据、缺陷等信息,开展设备采购、运维质量以及运维成本综合分析,提高设备精益化管理水平。

4、水电实物ID深化应用

实物ID体系的建设不仅仅为提升实物资产管理效率打造基础,随着移动技术、物联新兴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为进一步深化应用,综合改善资产管理信息化多元应用提供了可能,拓展水电实物ID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依托大数据,开展资产管理关键环节在线监测和辅助分析,深挖数据关联价值,以辅助资产管理智能决策,依据移动物联和大数据应用的各项业务功能设计业务应用集成,实现与规划设计管理、企业资源管理、生产管理、电子商务、基建管理等全数据贯通和全业务贯通。

1)指标监测及辅助决策应用

通过水电资产实物ID建设,在增量全覆盖、存量逐步覆盖的基础上,将以实物ID为纽带,结合资产管理各环节指标、各类跨专业辅助决策分析需求,提前开展资产管理全过程、多维度、跨专业、跨系统大数据分析场景储备及构建,全面支撑规划计划、采购建设、运行维护、退役处置各阶段业务提升和辅助决策,充分发挥实物资产ID建设成果,进一步提升公司资产管理精益化水平。

2)实物ID全景展示

基于新源水电资产实物ID建设基础,可以结合已有成果及新兴技术,构筑“水电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实景展示平台”。借助精准的水电站信息,增加设备资产的状态;借助展示实物为载体,以实物ID为主线,增加设备资产的跨部门业务索引;借助设备实物ID试点建设成果,贯穿规划、设计、物资、基建、运行、检修、营销业务主线,融合各类业务数据(台账数据、监测数据、业务数据、分析数据、视频数据等),形成基于全景展示的全寿命全业务数据展示。

5、结论

水电实物资产统一身份编码建设赋予设备独一无二、贯穿始终的“身份证”,能有效推动资产管理从实物管理向“数字化管理”转变、向价值管理转变。以实物ID为索引,构建贯通水电实物资产信息在规划设计、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运行维护、退役处置等各业务环节框架,服务和支持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深化建设,打通资产全寿命周期各专业间壁垒,实现贯穿实物资产各专业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陆禹初《电网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应用研究[J]》,贵州电力技术,2017.5

陈宇,杨善秋《电网资产统一身份编码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