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轮港发展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重庆邮轮港发展模式研究

陈麟

(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401147)

摘要:结合国内邮轮港发展和三峡邮轮发展现状,梳理了重庆邮轮港的布局模式、配套设施特征、产业发展和城市开发模式,为重庆邮轮港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邮轮;母港;访问港;三峡游

一、邮轮港概念

邮轮港分为邮轮母港和访问港。母港是邮轮的基地,为邮轮提供全面的服务,邮轮可在母港停靠、维护和修理,在邮轮母港所在地设置邮轮公司的地区总部或公司总部;邮轮航线一般在母港起止,游客在该港聚集或中转。邮轮访问港指邮轮的停泊中间站。

二、沿海邮轮母港发展情况

截止2017年,我国沿海12个主要邮轮港(包括天津、大连、青岛、上海吴淞口和国客中心、舟山、温州、厦门、广州、深圳、海口、三亚、烟台)共接待邮轮旅客出入境约495.5万人次[1](同比增8%)。其中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游客量2017年达291.56万人次,超过了全国的一半还多,天津邮轮母港游客量达94.1万人次,排名第二,广州邮轮母港旅客量达40.11万次,排名第三,深圳蛇口邮轮母港游客量达18.9万人次,排名第四。

三、长江游邮轮发展情况

在上世纪90年后,三峡游的旅客数量不断下滑,至“东方之星”游轮事件后,2016年,三峡游热度跌至谷地。2017年三峡游开始止跌回暖[2]。2017年,2017年朝天门码头完成三峡游客运量77万人次,其中,豪华邮轮64万人次,经济型游船13万人次。豪华邮轮三峡游的价位在2000-3000,价位也接近于沿海邮轮定制的日韩游、东南亚游航线。

四、国内典型邮轮港发展情况

1上海吴淞口邮轮母港

上海吴淞口邮轮母港于2011年10月15日正式开港,具备2艘15万吨、2艘22万吨级大型邮轮同时靠泊的能力,已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四大邮轮母港。2017年,接待出入境游客约291.56万人次,约占全国的59%。宝山区依托邮轮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在上游,积极发展邮轮设计建造;在中游,大力吸引邮轮总部型企业入驻,歌诗达、地中海等邮轮公司纷纷落户;在下游,积极推动“邮轮保险”、“邮轮直通车”、“便捷通关条形码”,建设“跨境电商项目”。

2深圳蛇口邮轮母港

深圳蛇口邮轮母港于2016年11月12日正式开港,包括22万吨邮轮泊位1个、12万吨邮轮泊位。2017年共接待邮轮进出港109艘次,出入境邮轮旅客约18.9万人次,已跃居国内第4大邮轮母港。以打造邮轮产业为核心,倡导“前港中区后城”的开发模式,构建集旅游地产、母港经济、邮轮产业于一体的高端旅游服务生态圈。通过港口先行,前期激活片区基础设施,创造有利交通条件,后续的园区、城市新区开发可以给母港片区带来大量人流以促进本地消费,带动商业发展,带动岸上配套产业发展。

五、重庆邮轮母港发展模式研究

1、打造“一母港多辅助港”的布局模式。

从重庆出发的三峡游邮轮一般是四天三晚的模式,首日晚间朝天门出发,第二天丰都、忠县游览,第三天奉节、巫山停靠,第四天湖北宜昌离船。结合重庆经济发展情况,建议在主城区布局邮轮母港,在丰都、万州布局访问港(辅助港),巫山、奉节、忠县等处预留辅助港条件,升级码头设施,并根据周边旅客集散量和经济人口水平合理确定规模。

2、推进重庆段通航条件满足大型邮轮发展的要求。

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于2008年8月开港,受杨浦大桥限高影响,国客中心仅能停靠7万吨以下邮轮,在邮轮日益大型化的背景下,国客中心发展日益受限。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水域条件良好,可停靠22万吨级大型邮轮,具有资源独有性。2017年上海港国客中心接待游客量为6.23万人次,总客流量仅约为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的2%。长江黄金系列邮轮吨位已达1.7万吨,高低水位期,部分大型邮轮仍不能直达重庆主城,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性,应进一步优化航道条件保证万吨级邮轮常年可达主城。

3、加大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水平,提升港口设施潜力。

长江沿线岸线资源宝贵,去年重庆主城到发的旅客量达到了77万人次,每天有4-5条邮轮始发。预测至2030年,三峡游旅客量将达200万人次,需要8个邮轮泊位,岸线需拓宽至1400m以上。拓宽岸线也需要大量投资,因此提高码头的利用率迫在眉睫。按一个泊位服务350客位,每天周转2艘邮轮计算,每泊位年通过量为25万人次;按一个泊位最大服务570客位,邮轮港加强与周边闲置码头的调度,每泊位每日服务3艘邮轮,每泊位年通过量可达60万人次,5-6个泊位、岸线长度在875-1050m即可满足要求。

4、挖掘文化内涵,打造三峡旅游新品牌。

长江三峡游在重庆境内的主要景点如石宝寨、白帝城、张飞庙等基本为门票经济,销售少量土特产,对当地的其他产业带动较少。对巫文化、三国文化、诗词文化、码头文化、抗战文化等缺少深层次挖掘,而目前游客对个性化、定制化等需求日益提升,如年轻人对驴行、探险、潜水等项目的热爱,老年人、小孩对避暑游、体验游的热情,应整合资源加强与周边特色旅游产品的衔接,打造特色度假小镇,引入周边游、深度游、体验游、避暑游等产品。进一步深化全域旅游理念,将沿线万州、开州、湖北利川等旅游资源纳入三峡游体系,探索乌江、嘉陵江等设置旅游码头可行性,加强长江沿线与大武陵山地区等联动。

5、依托邮轮产业打造港、园、城联动的发展模式。

重庆长江沿线区县特别是万州以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地处长江沿线,无法走工业发展的道路。抓住邮轮港这一机遇,可实现城市新的增长。邮轮为港口城市带来巨大拉动作用。一方面,邮轮停泊需要燃料、淡水、食品、修理、垃圾处理等服务,另一方面,大量游客可为城市交通、景区、餐饮、住宿带来客流和收入。在港口周边打造配套园区,如深圳以港口先行、产业园区跟进,配套城市新区开发,“前港中区后城”的发展模式突破固有码头概念,并不只是简单的旅客上上下下,除了交通功能,还有口岸、旅游观光、餐饮配套、商务、物流功能,是一个综合体的打造,实现了产、城、景融合。

6、提升基础设施水平,高标准打造交通服务配套设施。

第一,改善码头设施,推广自动化设备。其次,结合邮轮港布局交通枢纽,实现零距离换乘,加强港口与机场、火车站的联系,借鉴上海推出高铁邮轮直通车;另外,重庆冬冷夏热,高标准打造全天候旅客接驳系统,普及恒温风雨走廊,提升城市品质;同时,引入声、光、电的导览系统,增强游客体验性,打造智慧旅游。

六、结论与建议

重庆是是世界内河重要的邮轮旅游目的地和始发港,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备的立体交通网络,发展建设邮轮港必要可行。建设邮轮港,不只是建设码头,更是打造一条产业链、一做新城,对重庆邮轮港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构建一心多点的邮轮港布局模式,推动长江航运条件的改善,推进乌江、嘉陵江等支流旅游码头布局研究。2结合邮轮大型化、精品化转型趋势,推动沿线水域条件的改善,研究码头效率提升措施。3加强与沿线、周边旅游资源的联动,充分挖掘文化,打造全域旅游品牌。4预留充足陆域空间,依托邮轮产业加快港、园、城的融合,塑造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5高标准打造服务配套设施,推动城市品质提升。

参考文献

[1]《2017-2018上海邮轮产业发展研究报告》,邮轮参考:,2018-02,

[2]张琴,周文冲:《昔日风光不再三峡游吃老本直”掉粉”》[N],经济参考报,2018-08-23

作者简介:陈麟(1986-),男,重庆人,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从事交通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