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怀理论的人文关怀课堂在基础护理实训教学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基于关怀理论的人文关怀课堂在基础护理实训教学的应用

龚宁

(长沙医学院湖南长沙410219)

摘要:为探索基于关怀理论的人文关怀课堂在基础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级护生两班作为研究样本。实验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进行基础护理教学。最后,采用匿名问卷对两组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评价。结果基础护理教学后,实验组学生人文素质明显提高,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将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理论应用于护生基础护理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人文关怀;高职护理;基础护理;应用

如今医疗水平发展了,患者的满意度却减低了;医学生学历提升了,服务质量却下降了;人类寿命延长了,生命却苍白了。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人性化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提出较高要求。然而,受多年功能制护理模式的影响,我国护理仍然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不高,人文精神缺失],培养具有较高人文关怀品质的护理人才是时代赋予护理教育的任务。本研究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针对本科护生开展了基于华生关怀理论的《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15级护理本科二年级护生2组,观察组(实验班)50名,对照组(对照组)50名。对照组男性5例,女性45例,年龄(19.72±0.96)岁,观察组男性5例,女性45例,年龄(20.03±1.09)岁。两组在年龄、性别、高考成绩、基础课程等方面差异无显着性(均P>0.05)。

1.2教学方法

两组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接受基础护理训练。教师的教学时间相同,有140个课时,并被分配在两个学期内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专注于操作要点的教学,并进行了操作演示。然后将护生按示范分为小组,由教师进行指导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基础护理实践课中实施人文关怀课堂教学。

1.2.1形成人文利他主义的价值系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考核。在评分规则中,尽可能明确人文关怀能力的具体考核目标,如“与病人建立关爱关系”、“将被照顾者作为一个有各种需要的完整人对待”、“对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健康教育”、“熟练而轻巧的护理手术”、“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病人的护理需求”等。要求护生在操作实践中记录自己对人文关怀的感受和体验,反思如何在基础护理操作中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整合人文关怀。

1.2.2灌输信念和希望

在每堂实践课中,教师和护生分享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积极和消极的护理案例,组织护生交流和讨论10分钟左右的经验,根据具体情况培养护生的心理辅导意识。例如,为拒绝配合实施导尿的病人设置病历情况,引导护生了解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心理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鼓励和安慰。

1.2.3培养对自我和对他人的敏感性

护生在“模拟情境”下进行小组练习,设定护理对象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观察和感知他们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的需要,并能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来帮助他们。在适合人体手术的项目中,如床上洗发、换床单、口腔护理、活体注射等,护理学生轮流担任病人、护士、旁观者。操作结束后,团队成员进行相互评估、纠错、交流感情。在护理模范人员时,让护生处于护理情境中,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1.2.4建立帮助-信任的关系

“帮助-信任”关系不仅体现在师生之间、护生之间,也体现在引导护生与护理对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教师尊重关爱护生,耐心解答护生提问,认真辅导操作;在操作练习和考核中建立“互助小组”制,每组4~5名护生,对重点的操作项目设置阶段性考核,以小组为单位随机抽选1名护生操作,该生得分计入小组每位成员的平时成绩,以此模式激励小组成员间相互指导和进步;要求护生在每次操作练习时都注意运用关怀用语、关怀礼仪,做好宣教解释工作,培养护生与护理对象建立帮助-信任关系的意识。例如,在鼻饲法中,对护理对象提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并教会其如何配合插管和难以忍受插管的痛苦时请求停止插管的手势,在操作过程中与护理对象交流。这些关怀行为都可以促使护理对象感受到自己有权控制护理操作进程,减轻恐惧感,同时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1.2.5促进并接受表达正性和负性的感受

每次培训的内容以病案形式介绍,并鼓励护生积极参与病案分析的讨论。病案分析时,课桌椅呈半圆形,有利于患者的眼部互动和交流,指导护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不同的观点。在手术过程中,要求护生发挥护患沟通的作用,培养护生善于利用和正确面对表扬和批评。

1.2.6在决策中系统应用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护生在把握原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灵活地解决问题。例如,在生活护理教学中,如在床上洗头、换床单、口腔护理、在床上清洁、洗澡等,教师采用翻转式课堂模式。教师筛选三个高质量的视频,并将其提前上传到教学平台,供护理学生自主学习。护生须在上课前观察及学习,并设计他们认为最佳的操作模式。在课堂上随机抽取几名护生进行演示。请从护理学生操作过程的科学合理性、是否符合节约劳动原则、是否体现人文关怀等方面对护生进行观察,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1.3评价方法

①操作考核综合成绩。两学期课程结束后分别对两组采用我院编制的操作考核标准(操作技能40分,关怀能力20分,沟通能力20分,应变力10分,团队合作意识10分,满分100分)进行技能测评,每名护生在相应学期学习的所有操作项目中随机抽取1项基于案例情境的基础护理项目进行考核,两学期考试的平均分为最终得分。②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于课程结束后调查两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压力大、很好地掌握技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4个条目,均采取“是”和“否”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观察组实训考核成绩、人文关怀能力、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

3讨论

将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应用于我校护生基础护理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在不开设人文护理必修课的前提下,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利用专业课的课堂时间,帮助医学生树立关怀责任感,树立人文信念。将人文关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提高。在医学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急诊和危重护理、甚至其他专业中,应推广和改进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及认知影响因素研究[J].罗喜燕,马月仙,徐丽霞,杨磊,王齐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08)

[2]台湾护理专业本科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研究[J].陈雪,崔香淑.科技视界.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