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浅析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龙梓川

廉江市石岭镇蓬山小学广东廉江524400

摘要:在我们这个纷繁陈杂的社会里,孩子更有一种可贵的清澈精神,小学时代的学生更是生命力旺盛的关键时期,他们如同小苗一样吸收着知识的养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让这些孩子不能够输在起跑线上的任务日益加重,背负着学习的包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语文教学中来,也成为了发展历程的新问题,针对小学生高年级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细致的心理辅导,通过有效的心理辅导教育,采取适用于小学生的解决辅导措施,用来辅助高年级学生建立优质的心理素质以及调整学习状态,帮助小学高年级生心理教育有利的开展学习语文课程,对小学生高年级语文教学渗透进心理教育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教育;解决措施

面对小学生展开心理健康辅导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优秀的学习习惯,建立起完好正确的精神意志,帮助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及辅助心理健康的相关培训。与此同时,教育改革的出现更是对这一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帮助,教育改革明确的规定了学生的学习发展方向,学生可根据身心规律进行学习,更能够提高学生知识接受的质量,以及帮助学生获得优秀的心理素质,通过教师的逐步摸索,改善学生学习压力的辅导,改善后学生可增加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学习心态,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并且给予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正确引导,倡导优质的校园生活。

1.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1]。

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又称之为心理素质教育,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办法,对教育核心产生影响,维护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其的烦恼,逐步了解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客观的认识自己,学会接受失败与挫折。

据调查现在中小学生中34%有心理障碍,12.5%有心理缺陷,28.1%有心理异常,青山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心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心理教育的作用:心理教育是一项利教、促学、益社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益于校园和谐,有利于社会的治安,有益于社会文明。

2.调查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根本原因

2.1小学生心理学习压力过重

在现如今的社会情况下,众多独生子女家庭的期望全部投到了孩子身上,各方面要求苛刻,学生的放松时间几乎用在了各种学习班、兴趣班,课余生活的紧迫感,导致压力过重,引发了小学生的排斥心理问题,家长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状况,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小学生并不具备心理调节能力,这时家长需要适当的减少课业压力,改变学生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2]。

2.2青春期改变高年级学生心理状态

在高年级学习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从少儿时期,转变到青少年时期,这一重要时期是青少年的初级阶段,在学业上即将面临毕业进入中学的课业压力,成长在这一阶段中的学生,性格逐渐开始形成,拥有树立的自我意识,学生在这一期间会变得敏感,多疑,对事物抱有反感、迷茫、学生在接触不同的人物关系之后开始发生不同的心理变化,对所有人都形成了对比,在各种事情上的处理方法会有不同程度的看法。导致出现逆反心理,叛逆期的学生内心精神非常脆弱,还会像小孩子一样看待事物的本身,会出现故意犯错的现象以引起家长、老师的注意。许多学生会出现迷恋游戏,追星等事情的发生,变成逃避现实世界,感觉一切功课和生活一团糟。长期下去会造成学生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在其中可以起到疏导的作用。可能一些事情是令人愤怒的导火索,学生在叙述时候的心情,就会得到教师的帮助。适当的进行沟通和疏导,教导学生如何排解内心的压抑与不满,教导学生成为一个勇于面对内心世界,并且打开心结,学生就不再有压迫感,面对教师会更加轻松,对语文的专业课堂自然会变得不再排斥。

2.3单方面注重学习效率

小学高年级教育中,在日常的学习环境下单方面的注重语文学习上的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过程存在压迫感,将教科书的内容作为重点对象,忽略掉学生心理的接受能力。由于课程的枯燥乏味,令学生产生极其复杂的抵触心理,导致学习质量本末倒置,由于教师严格的把控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学生处于盲目的听课状态,然而教师会以强制性的办法进行对学生的教育指导,利用一些强制性的措施令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并没有寻求到正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认真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3]。

3.将语文教学问题贯穿于心理教学的方针

3.1注重语文课堂气氛,建造良好学习平台

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受到课堂上教师的教学频率,课堂气氛的影响,课堂学习的氛围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极大的帮助到学生进行学习,利用在语文课堂上的课文故事讲解,带给学生对课文更好的进行知识理解,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阳光课堂。教师在上课时需要做到一视同仁,对教育事业的重视,饱含着教育的热忱进行授课,与学生之间建立更多的交流关系,重视学生的每一点学习成果,对带有抵触心理的学生进行细心良好的开导与正确的心理教育。在课堂上理解学生的一举一动,给予学生学习上的理解,生活中的指引,面对学生时应保持始终如一的微笑,谈吐有方,时而带有一些肢体动作会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不再带给学生压迫感,使得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带动学生们的学习动力,进行课堂互动等等一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学生的学习记忆能力。

3.2教师讲课时可以利用教材内的小故事对学生进行加深教育

查找关于心理健康相关书籍,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景,增加学生心理健康能力的培养,小学教科书中的文章优美赋有优质的学习资料,为学生营造舒适健康的课堂,书中的知识丰富多彩,有关于健康、科学、自然,人文、社会、艺术等内容,塑造了许多的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奇怪的大石头》、《数星星的孩子》,当然也有红色励志故事,民族英雄,刻苦劳作的人们,学习不断努力的精神,带给学生精神世界丰富的想像力,

例如:《精卫填海》的故事,炎帝有一个女儿,叫女娃。女娃十分乖巧,黄帝见了她,也都忍不住夸奖她,炎帝视女娃为掌上明珠。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看一看。可是因为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能带她去。有一天,女娃没有告诉父亲,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风大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女娃的小船打翻了,女娃不幸的落入海中,终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虽然痛念自己的小女儿,但也不能用太阳光来照射她,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伤神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便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的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小石子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来回翱翔,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闲把我填平!”精卫在高空答复:“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我也要把你填平。”大海问:“你为什么这么恨我?”精卫说:“因为你夺走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取更多人的生命,永无休止,总会有一天,我要把你填平。”后来精卫的子子孙孙也继承了精卫的精神。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小鸟都有填海的精神,那更加艰难的卓越事业我们一样会完成得很好。课堂小故事会带给学生正能量和正确的待人观念,增加课堂气氛,增添一些生动的学习色彩,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并且学习能力提高,同时也改善心理逐步的变强,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生不再焦虑、厌学,从而达到教师教课的目的。

4.结束语

总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充分开发潜能,培养学生乐观,适应能力的环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的心理困扰学生给予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小学生心理健康必要的重点,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要求进行调整并能够以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健康教育传播,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发展改善,从而加深健康思想的巩固,以品德故事,教育多样化推动起学生积极学习的脚步,获得更多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王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华少年,2017(03):119.

[2]袁荣宏.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6(27):153.

[3]钱炜娜.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1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