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论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策略

张建军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6385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数感培养,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对数与运算敏感能力培养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创新策略,通过引入生活、动手操作、交流表达等方式去加以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

所谓数感,就是不同个体因自己的经验、学习和能力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关于“数”的良好的智力结构,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在人的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由此可见其重要性,新课标就明确将培养学生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来实现。而传统数学教学,往往“教以应试”,不注重学生数感培养,导致学生到了高年级,还不能对数与运算产生一种良好的敏感能力。而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不仅要转变观念,重视数感培养,更要想方设法加以落实,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得到良好数感培养。

一、引入生活,萌生数感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物的个数是学生数感物化的具体对应,即数形结合。通过生活中物的个数来培养学生数感,是低年级或更小年龄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到了高一点年级,就把生活中有量的“物”来对应“数”,就是进一步培养数感的方法。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而培养学生数感,方法同样如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既为他们学习数学奠定基础,又可以培养学生数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各种数学素材,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生活情境中感知数与量,从而萌生数感。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200米、400米的距离。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我们可让学生感受、体验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在教学百分数时,可要求学生随同父母去储蓄所存款、取款,观看银行利率表,感受0.8%、2.2%利息的估算;当然,还可以组织学生去食堂看一看、称一称、估一估各类蔬菜、肉类的重量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用性,更可以让学生获得数感启蒙,让学生在数、量、物之间形成对应关系,有初步的数形结合思想。

二、动手操作,发展数感

新课标指出,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数学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背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感官参与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建立数感。在课堂上多让他们实践“分一分”“数一数”“圈一圈”“摆一摆”的活动,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参与,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例如,在认数中,让学生数数小棒,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就是对数的感知。接着让学生每十根捆成一捆,这是第二次对数的感知,在捆的过程中,理解10个一是10的概念,渗透十进制的数学方法。

三、交流表达,深化数感

数感的培养不能仅限于数学的中“数”,要知道,生活中的“数”是多样的,代表着不同的“量”。因此,培养学生数感,要充分让学生把与生活的联系对应起来,才能更好地形成较完善的数感。例如,对于数学上的“0”,仅表示“没有”,而在生活中,“0”的意义很丰富,如体育比赛比分的“0”、温度表上的“0”、电话上有“0”、直尺上有“0”,其意义就表示不一样。因此,在教学“0”的认识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多多交流,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数与生活中物的对应也具有多义性。对于小学生,这种交流,就可以达到拓展认识、深化数感的效果。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而学生的数学现实,很大成分来自于生活经验,这是他们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和保障。而交流,就是搭建平台,让学生把已有生活经验或数学现实分享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运用,其在培养学生数感过程中具有意义。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针对具有的数的问题或运算的问题进行自由充分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既发展智力,又启迪思维,还能发展数感。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数感培养。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有这种意识和实践举措。因为“数”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数不但是表达和交流、认识身边事物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工具,也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培养数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龚彦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学,2008年。

[2]宋婧试述小学生数感培养策略[J].青年文学家,2011年。

[3]缪建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