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重骨折经验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重骨折经验探讨

刘晓明吴嵘

刘晓明吴嵘(洛南县石坡中心卫生院726104)

【摘要】目的探讨超过肘关节和腕关节外小夹板固定治疗前臂双重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前臂双骨折患肢40例,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使用4块杉树皮小夹板,伸出腕关节和肘关节后行旋后位固定,对照组则同样适用4块杉树皮小夹板,方法与观察组相同,仅两端固定长度为超过腕关节和肘关节。对所有患者电话或门诊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骨折再移位及畸形愈合情况,并统计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骨折再移位和畸形愈合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夹板治疗前臂双重骨折,其夹板前后端以越过肘关节和腕关节为宜,能有效的减少骨折再移位及畸形愈合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夹板外固定前臂双重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363-02

对于前臂的双骨折,保守治疗方法由许多,其中小夹板外固定是一种简便易行、费用低廉而且疗效效果可靠的治疗方法。在针对前臂双骨折时,夹板的选择以及长度是关键[1],目前大多数学者均推荐采用4块夹板以肘腕关节为标准的的分段捆缚法,同时将患肢置于中立板上进行90°屈肘位悬吊,也有小部分医师通过单纯掌背侧的夹板,并超过前臂横径的外固定进行治疗[2],同样取得一定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讨目前大多数医师使用的4夹板分段捆缚法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前臂双骨骨折患者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18~50岁,平均(31.3±2.6)岁,入院时前臂腕关节周径(166.3±13.1)cm,前臂中上1/3段交界处周径(234.4±32.1)cm,前臂长度(176.3±24.8)c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性别、年龄、入院时前臂腕关节周径、前臂中上1/3段交界处周径及前臂长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手法复位后使用4块杉树皮小夹板,伸出腕关节和肘关节后行旋后位固定,在牵引状态下对骨折的断端进行对位对线处理,并保持对位对线满意后,将掌腕关节进行固定,使用分骨垫置于两骨折线之间,胶布固定,并于掌背侧间隙内垫好海绵软垫。对照组则同样适用4块杉树皮小夹板,方法与观察组相同,仅两端固定长度为超过腕关节和肘关节。对所有患者电话或门诊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骨折再移位及畸形愈合情况,并统计两组临床效果。

1.3疗效判断优:无成角及侧偏移位,前臂旋转活动功能恢复伤前原有水平。良:顺骨生理弧度成角畸形不超过10°,前臂旋转活动功能恢复伤前水平。可:成角畸形在15°左右,前臂旋转活动功能不受限制。差:成角畸形大于15°,前臂旋转活动功能明显受限制。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后出现骨折再移位及畸形愈合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生骨折再移位和畸形愈合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1两组治疗后出现骨折再移位及畸形愈合情况比较(例)

3讨论

前臂因尺骨桡骨的双重作用,有发生骨筋膜室综合症的风险,而且加上多方位的肌群与骨间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受伤时的外力作用出现受力不均匀导致成角移位骨折的发生[3]。其保守治疗是以腕关节远端进行固定后保证骨折对位对线愈合为原则[4]。传统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能随时调整固定方向,通过海绵压垫,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不超过肘关节和腕关节的固定方式,有利于早期的功能锻炼[5]。但是真是因为其能随时进行调节的特点,也增加了固定后骨折发生移位的风险。

使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就算是在对线对位良好的情况下,还存在固定后再移位的可能,甚至对于已经形成骨痂后仍有发生骨折成角畸形以及再分离移位的现象[6]。本研究观察组选择的小夹板,以较好的适应前臂的双重骨折解剖为面部,较好的适应的前臂外型上上粗下细锥字形结构,避免绷带固定时产生的由上而下的移行牵张力,以免绷带滑脱导致小夹板位置的改变。我们认为进行小夹板固定是将上下两端超过腕关节和肘关节效果会更理想,避免了因腕、手、指的运动而造成的骨折不稳因素,减少了肢体远心端剪切力而造成骨折成角或移位的发生,但是其缺点也较为明显,就是不能进行早期的腕关节和肘关节主动活动。采用本研究小夹板固定时,要注意观察患肢固定远端指尖的颜色、感觉以及温度变化,判断其血运情况,了解外固定装置的松紧以及判断是否发生前臂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在治疗的不同时机,尤其是肢体肿胀消退后,会出现夹板松动发生,此时要及时进行调整,了解患肢肿胀情况后,适当加紧扎带紧度,使得夹板紧贴骨折部为宜。通过本组研究我们认为:小夹板治疗前臂双重骨折,其夹板前后端以越过肘关节和腕关节为宜,能有效的减少骨折再移位及畸形愈合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康乐.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右前臂孟氏合并盖氏骨折.中国中医药,2010,8(7):68.

[2]曹谦,曹慎.小夹板不同体位固定对Colles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中医药导报,2011,17(6):59-61.

[3]王振盛,张细祥,萧庆瑞.小夹板加皮牵引治疗前臂不稳定骨折.中医正骨,2008,20(3):78.

[4]黄永光.杉树皮小夹板外固治疗前臂双骨折37例疗效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2):1955-1956.

[5]杨国栋,蒋宜为,徐斌,等.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疗效分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4):68-69.

[6]彭力平,马笃军,林松青,等.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规格的标准化研究.中医药导报,2012,18(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