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案一则-左乳浆细胞性乳腺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1

临床病案一则-左乳浆细胞性乳腺炎

蒋思韵

蒋思韵(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0021)

【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382-02

患者田某,女,32岁。

初诊:2012年4月16日。

主诉:左乳肿块伴肿痛1月,溃破5天。

现病史:患者2011年3月因疼痛发现左乳肿块,约“枣核”大小,质硬,压之疼痛明显,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乳腺炎?,予以青霉素静滴3日抗炎治疗后疼痛缓解、肿块缩小。1周后肿块复起,疼痛加剧。25日在肿瘤医院行左乳空心针穿刺,病理示:乳腺病伴炎性细胞浸润。5天前乳晕部下方溃破,流出少量黄白色脓液,约1ml,无明显臭味,脘腹胀闷,大便溏而不爽,纳欠佳,夜寐不易入睡。

查体:神清气平,心肺无殊,双乳不对称,左乳较右乳稍大,双乳头“一”字型凹陷畸形,挤压未及分泌物,左乳上象限累及乳晕部可及一肿块,大小约8×7cm,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表面不光滑,皮粘(+),局部皮色暗红,皮温升高,可及波动感,双乳外侧象限可及散在颗粒样小结节,全身未触及明显肿大的浅表淋巴结。舌红,苔黄腻,脉濡。

中医诊断:粉刺性乳痈(湿热证)

西医诊断:左乳浆细胞性乳腺炎

治则与方药:治拟燥湿豁痰、行气开郁。方药如下:

苍术12制香附9陈皮6制半夏9

茯苓12制南星12枳实12生甘草6

14帖

二诊:2012年4月16日

患者服药后肿块缩小,溃口收敛,疼痛明显减轻。续予前方14贴治疗。

治疗效果:患者肿块缩小,压痛减轻,皮色皮温正常,波动感消失,溃破口愈合。

按语:

患者平素多喜肥甘厚味,身形较丰满,《张聿青医案》中指出:“形体丰者多湿多痰”,清代医家王燕昌著《王氏医存?肥人多痰》中有言:“肥人多痰,大半因湿。盖不病则津液为脂膏,病则作湿酿痰也。”本病患者体型丰满,易病痰湿,加之喜食肥甘,阻脾运化,脾胃运化失司则更致水液停滞,凝而为痰,聚于乳房,则生肿块。痰郁日久,化热肉腐则肿块疼痛变软,溃破流脓,《外科全生集》言:“脓之来,必由气血;气血之化,必有湿也。”疮疡之成脓,除热盛之外,必由湿之蒸酿,方能熟腐成脓。且患者存在脘腹胀闷、大便溏而不爽等症状,更与痰湿密切联系,故本证应从痰治。方中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散结,枳实下气行痰,共为君药,半夏功专燥湿祛痰,橘红下气消痰,助君为臣,辅助君药加强豁痰顺气之功,气顺则痰自降,肿块得消,脓净则溃口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