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疾病中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临床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风湿免疫疾病中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临床护理观察

张家会

张家会

(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血液科641400)

【摘要】目的探讨对风湿免疫疾病中肺部并发症患者给予预防及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8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仅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护理的满意度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有14例并发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35.90%,观察组仅有3例并发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7.69%。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治疗期间对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进行预防及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肺部并发症风湿免疫疾病预防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7-0248-02

风湿免疫性疾病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痛风等疾病的总称。一般来说,生活环境、外部创伤、遗传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是该类型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1]。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其中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2]。临床实践证明,对此类患者给予必要的预防护理可有效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我院对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9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护理干预,效果令人满意,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收集的病例均为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共78例,主要疾病有风湿性关节炎(2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5例)、干燥综合征(8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和皮肌炎(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17~72岁,平均(41.6±2.5)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病程(2.56±0.72)年;观察组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18~73岁,平均(42.2±2.7)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病程(2.64±0.79)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预防及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一致,对照组仅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方法如下:①基础护理。保持病房环境卫生、清洁,同时温湿度要适宜[3];对患者加强管理,控制传染源;做好病房消毒工作,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②超声雾化。在超声雾化作用下,抗生素与盐酸氨溴索可生成大量的直径仅为0.9~1.5U的雾滴[4],可促使药物均匀分散于病灶,以发挥其消炎、抗菌和稀释作用,减少致病菌的繁殖。在超声雾化护理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呼吸道症状适时调整药物用量。③口腔护理。有意识障碍的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要定期进行口腔护理,减少口腔中的常寄菌,增强黏膜吞噬、排除以及消除有害菌的能力,使用相应抗生素进行口腔清洁[5]。有清醒意识的患者可于饭后使用硼砂、小苏打漱口。④翻身及咳痰护理。每2h为卧床患者翻身,配合进行咳痰护理;面对患者进行叩击和震动操作以观察其反应状况,操作时嘱患者深呼吸,促使患者自行咳嗽或咳痰;应从上到下、由外向内进行叩击,震动时同时在患者背部滚动、按摩和震颤等,以帮助患者排出小支气管中的分泌物[6]。⑤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引发肺部并发症的原因、采取的治疗及护理方法,促使患者了解相应护理操作的意义和重要性。⑥心理护理。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努力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促使患者配合护理操作,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及发生率,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10分为最高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t对其进行检验,采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对照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90%,观察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6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组别例数发生例数(n)发生率(%)

对照组391435.90

观察组3937.69

χ29.10139.1013

P0.00260.0026

3.讨论

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主要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痛风以及骨关节炎等。这些疾病多数在治疗上较为棘手,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甚至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疗规范[7]。临床实践发现,风湿免疫性疾病易发生肺部并发症等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的肺部损伤程度通常重于其他系统损伤。此外,患者治疗时还面临着院内感染等风险。因此,此类患者并发肺部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其主要机制为肺泡上、下皮损伤后导致其自身免疫能力下降,引发肺纤维化,肺泡残气量随之增多,进一步增大了末梢阻力,进而导致小气道发生通气功能障碍。

有研究认为[5],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给予系统的预防及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了预防及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该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时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该报道相一致。这表明,于治疗期间对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进行预防及护理干预是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汪江霞.探讨风湿免疫疾病中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治疗以及护理[J].大家健康,2014,8(3):224.

[2]吴秀.风湿免疫疾病中肺部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2):56-57.

[3]何礼贤.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肺部并发症的诊治难点与临床策略[J].中华结合和呼吸杂志,2010,33(10):723-724.

[4]吴航,赖美春,邹金华.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预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3021-3024.

[5]李权英.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肺部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要点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1):203.

[6]徐青丽,应振华,蔡学联.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护理[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7):91-92.

[7]丁菱,何善智,钟伟秋.类风湿关节炎预后影响因素调查[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7):102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