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凌霞

浙江中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湖州313000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安全性和能否发挥正常使用功能的关键因素,在建筑工程管理的众多方面,质量管理是核心内容。为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必须高标准、严要求,按建筑规律办事,才能提高工程质量,为国家、用户提供一流的建筑产品。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前言

建筑施工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更难控制。一个优质的建设工程,是实施严格且先进的质量管理的结果。一般来说它是通过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和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来实现的。因此,切实抓好质量管理是创造优良工程的关键。只要认真地对待工程质量,自觉地维护工程质量,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切实有效防范措施,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可以防止和避免发生的。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方面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立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制定了许多建筑工程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对控制建筑工程质量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总体上说,不尽人意。有的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存在着政出多门、政企不分的状况,难以实现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还很严重,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1.2企业自身质量管理方面

企业自身的监管不严,存在漏洞,相关人员责任不落实,如工程勘察野外记录、工程验收记录等无有效签字,不按施工技术方案对质量缺陷进行处理等;勘察设计深度不足,甚至违反强制性标准要求,如勘察钻孔数量少,钻孔深度达不到要求,设计计算书存在缺漏项,荷载及配筋取值不足等;施工质量通病仍比较普遍,不少工程混凝土有胀模、烂根、夹渣、裂缝现象;少数工程混凝土回弹强度不达标,甚至不按设计图纸施工,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1.3建筑工程材料方面

材料对于建筑工程来讲是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标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建筑行业的兴起,建筑材料的生产已经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实际特点,导致了建筑材料的质量不断下滑,许多材料质量不能够达到国家相关规定的标准。一些建筑企业为了一己私利,购置不合格建筑材料,导致了建筑事故的频繁发生。

2.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管理内容

2.1事前质量控制

事前质量工作的核心是通过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来完成对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并将施工准备工作贯穿在施工的全过程当中。具体来讲有调查工程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地理环境情况、控制地方建筑材料生产和供应情况;控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图纸会审以及技术交底;控制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构配件的质量是否过关;控制机械设备质量以及对进口材料、设备的检查。

2.2事中质量控制

因为施工过程的组成是一连串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工序而组成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的监控,需要将工序质量控制当成、主轴,将其落实在各个工程建设的质量监控工作之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内容需要做到的是以工序质量控制作为轴心,设定各项质量预防控制点,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检查工作以及保护工作不能够疏忽。具体来讲就是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规定,验收材料、设备质量,坚持巡回检查,监控施工中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和关键部分,严格工序检查验收、隐蔽工程检查与验收,强化设计变更的控制等。加强工序质量控制,设置质量预控点,严格质量检查是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只有不断完善事中质量控制才能有效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

2.3注意事后质量验收

竣工验收,是基础上建设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对工程设计、工程质量的最后检查总结。在验收时,要严格执行国家、军队颁发的工程验收规范标准,逐项验收评定。工程质量验收具体可采取查看、实测的方法。查看、重点查看各项资料和原始记录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验收标准;砂浆和混凝土试块、构件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室内外装修是否达到标准,有无屋面漏水、厕所、厨房渗水、阳台倒泛水,水管、卫生设施接头冒水,楼地面、屋面开裂等质量通病。实测,主要是现场实测,对基础工程、主体工程、结构有影响的部位和技术上特殊要求的进行实测。

3.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3.1对设计单位和设计者搞好资格审查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建设产品的最终质量。据人们对有关工程事故的调查分析,约有近4成的工程质量事故源于设计。所以,加强对设计单位及设计者的资格审查十分重要,还有要加强对设计方案的审核,确保设计方案满足安全性、防火性的要求。

要严格实行设计质量内审制、专业之间会审、会签制,改变目前设计审核走过场,工种之间相互撞车、打架,设计粗略不详等状况;严禁非法设计和出让图章,限制业余设计,强化设计现场服务制度,实行设计质量事故经济赔偿责任制,特别是设计单位对指定的工程设备和工程材料的质量负全责,把质量隐患消除在设计阶段。

3.2搞好施工单位市场行为的监管

要加大承包与分包单位(尤其是非法挂靠单位)对质量、安全事故的经济赔偿和刑事责任,逐步推行承包履约保险制;严格资质审查,加强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全面落实动态管理,保证进入工程领域的企业具备从事建设工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技术、管理素质和适应不同工程规模、技术管理等级要求的不同综合等级水平评判的重要依据。要严格执行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全员培训上岗制度,考评企业人员综合素质、技术、管理和能力,推动企业建立自检、自测、自我完善的最直接、有效的控制手段。任何时候都必须注重工程质量管理过程控制关键点,由此入手,发现按资质标准淘汰或考评降级或者停业整顿的问题严重的企业。

3.3完善监理制的各项配套措施

监理制的推出能够保证从第三方的角度、工程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能够加强对质量形成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政府在对工程领域实行宏观调控时,应加快推行监理制,提高建设工程监理地位。同时要完善监理制的各项配套措施,要以法制加强对监理的考核约束,实行质量追偿制度。质量监理人员签字的项目,如出了质量问题,应对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并记入监理工程师的个人工作档案,作为对本人工作考评的依据。同时要加强监理人员资质的审查,对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受贿、严重失职的监理人员,要及时取消其监理资格,追究责任。

3.4把好材料质量关

施工材料质量的优劣与工程整体质量的优劣息息相关,必须严格做好施工材料的采购,施工材料验收及施工材料保管三项工作,确保材料优质进厂。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指定的材料厂家,经审核确有质量保证能力,可按设计和建设部门指定的厂家定购。做到四不采购:不采购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材料;不采购已明确淘汰的产品;不采购不带合格证的产品。

3.5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信息化

网络、电脑等现代化的信息媒介,属于一个公开化的信息渠道,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清楚建筑工程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信息化管理的理念不但能够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且对于高效率的管理业有较大的促进性意义。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应用,从硬件设施上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高效和准确。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工程在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建筑工程质量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项目投资能否成功。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好质量关,认真负责地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这样才能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泉.建筑施工质量优化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9):153-155.

[2]刘敏.土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4(1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