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分析

何丹

重庆金阳土地规划整治中心重庆401147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满足人们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人们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以及工程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减灾防灾工作的压力。据对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地质灾害的强度和发生频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表现出了地质灾害覆盖面广、灾害种类多、强度大等特征。因此,需要加强研究,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防治措施

引言

地质灾害的类型多,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对各类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对各种地质灾害进行防治时,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找出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做好相应的加固处理,有效提高岩土工程稳定性,防止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

1岩土工程地质常见的灾害类型

1.1滑坡

滑坡主要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沿着坡体的软弱面的大面积以及部分向下滑移的现象,引发滑坡的主要因素包含有:①地震;②强降雨;③积雪融化;④地表水系的浸泡与冲刷;⑤坡脚开挖、堆填加载;⑥开山放炮等。而滑坡常常会发生在那些强降雨,地势之间的高差较大的峡谷地区、铁路公路的边坡处以及地震带边缘。

1.2崩塌

此类地质灾害一般会发生在较陡的坡体上,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的根部发生空虚或者发生局部的滑移现象,导致这些岩体突然失衡,并由母体上向下翻滚或者发生倾斜,最终在坡脚堆积。而引发这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有:①过度的采掘矿产;②进行边坡的开挖;③发生强烈的振动;④进行堆渣填土;⑤水库渠道出现渗漏等。

1.3泥石流

泥石流主要产生于降水过于集中的山坡或者沟谷处,往往混合了较多的泥沙、碎石以及巨大的砂砾等。泥石流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开挖不合理,随意弃土以及滥垦滥伐等。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2.1滑坡治理

滑坡治理需要综合采用多种方法,才能保证治理效果。首先,进行地表排水,再进行清方减载和填土反压。目前比较常用的滑坡治理措施为抗滑挡土墙。该方法的优势体现在布置灵活、施工要求不高、施工面小、施工效率高。在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工程建设中,会采用抗滑桩,但是因为施工效果不佳逐渐被人们忽视,近些年来,技术人员开始尝试在滑坡治理中应用抗滑桩,实践证明对于滑坡治理有着积极意义。技术人员对该技术进行调整,主要将其用于地表排水、减重减灾等方面。经过多年发展,现在的滑坡治理都是综合治理模式,如支挡结构的应用、消防工程、排水工程同步进行。地面、地下、立体排水、锚索以及锚索桩支挡共同使用。钢筋混凝土格构锚固是治理滑坡的措施之一,在我国很多大型水利工程的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有所应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借助格构梁对坡面进行有效防护,再使用预应力锚索或者是锚杆进行加固。就松散堆积层的地质灾害治理来说,格构锚固结构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因为它属于复合结构,且在实施时可以按照地形进行设置、灵活调节。在施工中,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的参与就可以完成滑坡区的灾害治理工作,操作简单。

2.2崩塌防治

在对崩塌地质灾害进行防治的时候,需要先对岩土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岩土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必须加强对岩土的加固作业,避免土体出现滑落的情况,有效地防止土体出现裂缝的几率,保证岩土原有结构的稳定性。与滑坡治理相比较,治理崩塌的难度较低,治理方式较为简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部分在陡峻边坡出现的崩塌来讲,产生崩塌的裂缝与岩土结构面的组合、地质情况的活跃度不受到人为的控制,而是由卸荷裂隙区的扩展和卸荷裂隙的扩张决定的。在裂缝分布比价集中的地方,在对存在危险性的土体进行清理之后,可以使用锚杆加挂网喷护锚固的措施对土体进行加固。

2.3泥石流防治

泥石流的防治模式是生态工程、沟、坡综合治理方法,需要对整个流域进行全面检查,总结其中存在的地质隐患,进行全面整治,从而提高对泥石流发生的控制力度。当前,泥石流治理需要按照上坡治理、堆积区的治理和沟谷区域的治理顺序进行的。在泥石流灾情比较严重的区域,需要加强营林造林工作,在上游的清水区域,建设水源涵养林,修复裸露的坡面,在受到侵蚀的沟道中种植防护林,这样就可以调节汇流、保护坡面、稳定山坡、控制沟道的深层侵蚀。在泥石流的形成区域,可以建设小型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引水工程,将降雨、径流汇集在一起,再将其用于灌溉或者是导入沟谷地区,这样就能够缓解区域内的侵蚀作用。在沟谷整治中,修建流通段的拦砂坝也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其主要功能就是稳定沟床以及岸坡,避免下切,拦截泥沙,减缓边岸滑坡崩塌的发生,缩小泥石流的发生规模。另外,在重点区域,需要修建护岸工程,对泥石流进行处理,如导流、停淤或是排泄等,这样能够减轻对于下游人民的伤害。

2.4地表变形的防治

(1)填补法。清理坑洞里的松软泥土,并将小石块投入坑内,外洞外围形成一层较为固定的防水层,而后可以将粘土填入其中,进行压平,压实。一般填补法适用于塌陷程度较浅坑洞内。

(2)压实法。为了增加土体的强度,则可以使用夯锤来压实地表,提高土体的稳定性,避免人为因素影响地表的变形。而压实法使用范围较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建议在工程中使用。

(3)泥浆法。由于岩土工程中有人工钻孔以及岩层自身孔洞,所以事先要将材料进行拌和,往孔洞内灌注泥浆,以便加固岩土。

3强化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对策

2.1将勘察与设计进行有机结合

当前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岩土工程勘察和设计不能够有机结合,当然,我省也不例外。将岩土勘察和设计有效的结合起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可以强化岩土勘察工作的效率。要想实现岩土勘察工程和设计一体化,我们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传输,以避免以往纸质文档传输过程中所出现的效率低、人力损耗严重、信息不准确等问题。此外,把数字化应用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不仅可以提高设计方案的可靠性,还能实现勘察设计的数字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确实的掌握先进岩土工程建模的技术、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地质统计技术等。

2.2强化勘察人员的专业素质

岩土勘察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可以直接影响到勘察质量和工程质量。所以,对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工作人员,我们要求其强化自身工作水平,加大自身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训力度、加强对各项技术操作的认识,从而提高工程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选择合理的勘察手段

我国岩土的种类比较多样化,所以不同的地区岩土工程勘察的手段也大有不同,不同的勘察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所以,勘察单位在实际勘察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好合理的勘察手段。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需要加强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相关理论以及治理措施的研究,从而对现有的减灾技术进行完善,并创新技术方案。同时,需要提高岩土灾害预报的精确度以及时效。在开展防治工作之前,需要做好工程设计工作,建立预控体系,促进岩土工程发展,维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陈长伟.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措施探讨[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5(22):238.

[2]刘立权,张建杰.浅谈防治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相关技术和措施[J].科技风,2012(2):102.

[3]赵关雄.浅议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问题及防治措施[J].大科技,2012(24):337-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