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

张吉玉杨友丽隋阳杜娟杨玉晶

张吉玉杨友丽隋阳杜娟杨玉晶(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1581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357-02

【摘要】目的讨论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通过护理可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避免加重脊髓损伤程度和并发症发生,使患者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并达到最大限度的自理状态。

【关键词】脊髓损伤护理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ies)是指脊髓由于创伤、肿瘤、感染等因素造成脊髓内出血、水肿、炎症反应,导致脊髓细胞坏死、轴突崩解,并出现肢体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脊髓损伤是骨折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以青壮年多见;此外,颈、胸椎管狭窄,椎管内外肿瘤等因素也可造成脊骨的压迫性。由于脊髓是支配人体感觉、运动等的低级中枢,脊髓损伤后患者大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四肢或双下肢、马球尾的功能障碍,临床上称为“截瘫”。下面将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维持呼吸循环功能

1.1高位颈脊髓损伤时,胸壁肌肉瘫痪,易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应密切观察呼吸型态、频率、深浅,注意有无发绀、烦躁及呼吸困难,必要时做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根据病情注意血气检测,了解缺氧程度,必要时给予吸氧。病床旁备好各种急救药物及器械。

1.2颈1~4脊髓损伤患者膈神经、横膈及肋间肌的活动丧失,无法深呼吸及咳嗽,易出现呼吸困难,可早期做气管切开,保证有效呼吸。

1.3保持呼吸道通畅,可行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防止坠积性肺炎或窒息的发生。

1.4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练习,肋间肌麻痹者鼓励用膈肌呼吸。

1.5监测血压、脉搏变化,观察有无休克征兆。

2饮食指导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多吃水果及蔬菜,多饮水,以加强营养,预防便秘。脊髓损伤后,因交感神经功能下降,胃肠蠕动减慢,易发生腹胀。如有腹胀时应禁食,并给予静脉补液,必要时行胃肠减压。如长时间卧床,应限制食用含钙食物,预防泌尿系结石。

3维持正常体温

颈脊髓损伤患者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丧失对外界环境温度的调节和适应能力,常出现体温高热达40℃以上或体温不升,应密切注意体温的变化。高热时,一般采取物理降温,如用空调调节室温、减少盖被、冰敷、乙醇擦浴、温水擦浴、冰水灌肠等方法降低体温,同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并发症;体温不升时,给予毛毯、棉被、热水袋保暖,给予温热饮料,热水袋应用布袋包好,以防烫伤皮肤。

4保护脊髓功能,防止再损伤

4.1患者应卧硬板床,保持脊柱的平直。颈椎损伤使用沙袋固定头部。

4.2协助颈脊髓损伤患者翻身时,1人固定颈部,其余两人分站患者两侧,保持轴线滚动,防止脊柱扭曲。

4.3颈椎损伤时,立即作颅骨牵引,固定颈椎,防止脊髓损伤加重。应保持有效的牵引,牵引重量不能随意增减,牵引针眼每日消毒2次。

4.4按医嘱给予脱水剂及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以减轻组织水肿。

5并发症的预防

5.1预防肺部并发症

5.1.1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深呼吸及咳嗽。练习深呼吸可采取吹气球或吹气泡等方法,有效咳嗽的方法是:深吸气,在呼气2/3时咳嗽,反复进行,使痰液咳出。

5.1.2每日1~2次雾化吸入,以利于排痰。

5.1.3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而诱发呼吸道感染。

5.1.4对颈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可早期行气管切开,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对气管切开的患者,应注意保持气管通畅。定时消毒更换内套管,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预防感染。

5.1.5保持口腔清洁,每日2次口腔护理。

5.2预防泌尿系感染:脊髓损伤后,患者排尿功能紊乱或丧失,表现为尿潴留或尿失禁。

5.2.1对排尿异常的患者,可留置导尿管。应每周更换导尿管,每日更换引流袋,注意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5.2.2妥善固定导尿管,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及引流袋不可高于耻骨水平,引流管应从两腿之间通过而不可从身上跨过,防止逆行感染。翻身前,先夹管再翻身,以防尿液逆流。

5.2.3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2次清洁消毒尿道口;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3000ml,使每日尿量在1500ml以上,预防泌尿系感染和结石形成。

5.2.4每日可用1:5000呋哺西林溶液500ml进行膀胱冲洗l~2次,可清除膀胱内沉渣,防止导尿管堵塞,预防感染。

5.2.5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交替服用碱性及酸性药物,可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5.2.6训练膀胱功能:导尿管夹管,每3~4小时开放1次,以避免膀胱痉挛及感染。拔除导尿管后,每2~3小时按摩膀胱1次,可由轻到重从下腹部慢慢向下推按,挤压膀胱,直至膀胱内尿液全部排出,以协助排尿及训练膀胱的反射排尿功能。

5.2.7勤翻身,加强功能锻炼,防止骨质脱钙,预防泌尿系结石的形成。

5.3预防压疮:脊髓损伤患者由于损伤平面以下皮肤感觉丧失,神经营养功能差,极易发生压疮。

5.3.1勤翻身,每2~3小时翻身1次,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要按摩受压皮肤,按摩时可加用少量樟脑乙醇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动作应轻柔。

5.3.2保护骨突处,如脑后、肩胛部、骶尾部、大转子、足跟等部位易发生压疮,可放置气垫、水垫或棉圈等用具加以保护。

5.3.3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床垫软硬适度。使用便盆时避免托、拉、拽,防止损伤皮肤。

5.3.4已发生压疮者,应切除坏死组织,定时更换敷料,必要时可植皮。

5.4便秘

5.4.1合理安排饮食。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及粗粮,以刺激肠蠕动,促使排便。多饮水,防止大便干结。

5.4.2训练每日定时排便,可顺结肠走向,由右侧向上向左再向下进行腹部环形按摩,以促进肠蠕动,促进排便。

5.4.3给予缓泻剂如麻仁丸、番泻叶等或使用开塞露等导泻。

5.4.4必要时给予灌肠。

6功能锻炼

截瘫患者非常容易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或足下垂等畸形,要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其方法包括已瘫痪与未瘫痪的肌肉和关节的活动。

6.1进行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髋关节练习伸直、外展活动,防止发生屈曲、内收、内旋畸形。膝关节练习伸屈活动,防止膝关节强直。踝关节练习背屈活动,防止发生足下垂,影响行走功能。以上功能锻炼应每日3~4次,每次15~20分钟。

6.2进行肌肉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功能恢复。

6.3进行健肢的主动运动。可用哑铃或拉弹簧锻炼上肢和胸背部肌肉。

6.4病情允许时在床上练习坐起,逐渐过渡到借用辅助工具下地站立、行走。指导患者独立完成翻身,穿脱衣裤,自己放便器大小便等。通过锻炼使患者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7心理护理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由于发生肢体功能障碍或瘫痪,丧失生活工作能力,给患者及家属造成心理和生活上的沉重负担。患者常表现为绝望、焦虑、恐惧或愤怒等心理反应。因此,要多与患者沟通,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反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逐步地向患者解释病情,使其面对现实,配合治疗和护理,争取有最好的功能恢复结果。同时要鼓励患者家属及朋友多关心及照顾患者,使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李强,朱曦,幺改琦.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医学;2009年01期.

[2]迟大明,朱悦.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05年12期.

[3]邵将.颈脊髓损伤致早期死亡的相关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